现在的我们没当过年的时候,已经感受不到当年的年味儿了,这也证明了我们在成长的路上有了责任与担当,记得小时候最喜欢过年的原因,除了是能一家团圆吃好的穿好的,玩儿好玩儿的,更多期待的是过年压岁钱会得到多少。
压岁钱最早起源于唐朝,朝廷盛行春季散钱之风。当时的春节是“立春日”,是宫中相互祭拜的日子,民间没有这种习俗。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之为春节。原本属于立春的习俗转移到春节。春节散钱的习俗演变成了给孩子压岁钱。红包有两种。一种是用彩绳做成的龙形红包,放在床脚。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又到了,对于大人来说,春节是一年当中难得的休息日子,是与家人团圆的日子,而对于小朋友来说,春节会更加令人期待,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玩好的,还有一件平日里所没有的就是收红包,虽然很多时候红包会被大人收走“保管”,但是小朋友在收到红包时的那种开心不会变,长辈们的祝福也会一直陪伴着小朋友长大。
一到过年,红包就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 过去的红包还局限于长辈给小孩子的压岁钱,而如今随着社交媒体越来越发达,发红包也渐渐成了全民娱乐的焦点。 无论是拉近距离、联络感情、还是从转账到感谢,红包被我们利用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 而发红包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潜藏着诸多信息。
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年关将至,“红包难题”让人操心。浙江金华的张女士发现,今年自己包红包的数量要变多了,“亲戚新生了一对双胞胎,原来的独生女升级当了姐姐,虽然也为对方感到高兴,但是这么一来就需要给出三个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