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家学者看来中庸之道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论语·雍也篇》中就记载了孔子对于中庸的评价“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将中庸上升到了至高的境界,但是有一具社会现实也必须承认,那就是“民鲜久矣”。
《论语》经典语录: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宪问》谷园解读:好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是必须滴,更必须滴是德好,要忠于主人、善解人意。电影里经常看到,危难时刻,马不离不弃,呼啸而来驮起主人逃出险境。
《抱朴子》是晋代葛洪编著的一部道教典籍。抱朴子内外篇共有8卷,内篇20篇论述神仙吐纳符篆勉治之术;外篇50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词旨辨博,饶有名理。 《四库提要》谓其“辞旨辨博,饶有名理。”鲁迅赞其“论及晋末社会状态”。1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