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是国军王牌教导总队最后的光辉,此战过后世上再无教导总队,教导总队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1937年11月,淞沪会战结束,上海彻底沦陷,日军便把目标放在了,国民政府南京,准备一举击破南京政府,于是便聚集了二十万兵力,兵分三路对南京发起了进攻。
我们都知道教导总队是作为基层军官来培养的一个重点作战单位,在平时是一支示范性的标准部队,目的就是为了给其他部队培养基层指挥官的,可是在淞沪会战的紧急关头,像这种种子部队都被投入到战场,这完全是一种绝望的做法。
抗日战争时期,国军方面的武器装备、军人用品以及生活条件等,都要比八路军、新四军好一些,尤其是有着团座称呼的高级军官,身上的穿戴和用品都是国军中最好的,那咱们这期文章就来说一说抗战时期,一名国军“团座”身上的14件物品。
虽然花园口决堤最终改变了日军的进攻路线,从侧面保障了东南重工业向西南搬迁的时间,可是此举却也给南、皖北、苏北等地带来了沉重的伤害,花园口决堤最终导致844259公顷耕地被淹,死亡893303人,1200万人流离失所,直接导致了之后1942年的大旱灾,最终淹死了日寇7000头。
为啥这么说,从抗战前夕开始,老蒋也是在忙着整编部队,当然仅限于他的中央军,别的部队他也不愿意下血本整编,最初老蒋制定的是,师一级别的是战略单位,军一级别的是战时临时机构,他计划建成60个师,同时师级别的又分甲乙丙三种规格,后来又称为整理师和调整师,而著名的德械师就是调整师,蒋介石计划建20个,下辖2旅4步兵团,另外还有工兵、辎重各1营,特务、卫生、通讯各1连,全师1.3万余人,可这么豪华的阵容只有教导总队做到了,可惜的是教导总队在南京保卫战之后就逐渐消亡了,另外一种整理师比较大众,那就是2旅4团制,算上师直属部队有1万余人。
西北三位一体的抗日统一战线形成以后,蒋介石觉得味道不对,经过一番军事、政治上的精心部署,便于12月4日亲抵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继续进攻红军,声言如不服从,他就要将东北军调至福建,西北军调至安徽,由中央军进驻陕甘地区,“完成‘剿共’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