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青王玥瑛老师是六八届高中生,她曾在江西插队落户生活了多年,后来招工进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考上大学回到了上海。从此,江西省吉安地区的马埠成了王玥瑛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第二故乡的乡亲们成了她今生放不下的牵挂。
知青虽然没有像抗击日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年代中,那些先烈为国家流血捐躯,但为了建设一个富裕强大的祖国,为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担当了共和国大厦的奠基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无私奉献自己青春年华的一代人。
我带着哭泣的灵魂流浪他乡,请原谅我弱小的身躯,只能听从命运的摆布飘荡在天涯,我在真理与谎言的路口挣扎,我将善良与真诚放在繁华的街边任人踩踏,我无法抵御理想的失真与谎言的弥漫。我只有背对故乡,舍弃希望,遥望远方。
电视音乐散文《汝河静静的流》歌曲《我们一起走过》知青,昔日广阔的田野里,曾经一颗颗最纯净的心灵,是那个年代最美的昵称。知青,上千万知识青年的缩写,而那一颗颗火热的心,曾经改变山川大地。知青,曾经用弱小的身躯,挑战极限顽强的抗争,让父母的落泪到天明。
作者:王文萍 (原三河县埝头公社行仁庄回乡知青)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主席发出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从而开启了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波澜壮阔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到农村去大有作为领袖号令,势如破竹。
55年前,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上山下乡;50年后,在网上多方联系想重返草原继续发挥余热……这个半个世纪的梦想,就来自于72岁的上海老知青孟庆铭,“如果机会和条件允许,我愿意发挥一技之长,重操就业。”究竟是怎样的精气神,让一个老知青如此积极地想要为社会再做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