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这篇文章是关于法国施耐德公司生产的M1914/16型280毫米榴弹炮的详细介绍。文章将从历史背景、炮的特点、使用场景以及后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讲解历史背景: 法国施耐德公司的重炮生产在一战期间,重炮成为了战争中的重要武器之一。
当前在东乌地区,俄乌双方陆军都投入了庞大的地面力量,包括大量的远程炮兵部队,针对乌军在东乌地区构筑的坚固防御工事,俄军进攻的依仗就是空天军、导弹部队和己方炮兵的火力优势,前面两个支援不能够确保实时打击敌方目标,但是地面炮兵部队可以快速反应。
“山雨欲来风满楼”,近期俄乌局势可谓是愈演愈烈,虽然说俄乌双方现在都有一定谈判的意愿和行动,都派出了谈判代表团进行接触,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双方的分歧很大,俄方的要求是乌克兰要彻底去军事化、去纳粹化,成为一个永久中立国,而乌克兰则更是狮子大开口,直接要求俄罗斯退出顿巴斯和克里米亚地区,毫无疑问,这样离谱的要求双方都是不可能答应的,因此“以打促谈”也成了俄罗斯方面彻底解决乌克兰问题为数不多的选择。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军在旅顺要塞碰的满脸花,炮兵火力不足的劣势表现出来,在战争期间,日本也积极购买先进火炮,派出了欧洲考察团,购买火炮就hou是重要的任务,德国火炮便是日本重要的购买对象,1905年日本向德国购买了一批sfh02型120毫米榴弹炮,日本也购买了该炮的生产许可。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军队使用了B-4 203毫米重型榴弹炮,因其巨大的威力获得了“斯大林之锤”的绰号,尽管B-4拥有履带式的机动底盘,但是它只能支持火炮以很低的速度进行短距离移动,远程机动还是依赖牵引车或火车运输,指望它跟上地面部队的推进速度是不现实的,实战中主要用它来啃那些拥有坚固防御工事的“硬骨头”。
冷战怪兽来了,俄军目前最强大的203毫米自行榴弹炮已经抵达哈尔科夫前线,要把对手炸成废墟。日前,有媒体拍摄到照片,发现在乌克兰哈尔科夫方向出现了俄军最重型的自行火炮——2S7M型“马尔卡”203毫米自行榴弹炮。
榴弹炮作为战场上的大杀器,无论是攻击性还是战略性都非常地重要,很多时候军迷都称155mm榴弹炮可以轻松摧毁半个标准的足球场,其实这种口径的榴弹炮确实有这个实力。但令人不解的是,为何125mm的坦克炮怎么连一辆普通的坦克都打不烂呢?
在一二战期间,大口径火炮是终极武器,仅次于现代化的导弹,尤其是榴弹炮和加农炮,不仅射程远,口径也都超过了100毫米,都相当于重型火炮的归类,那么本期我就来为大家们盘点15门,二战期间的著名牵引式重型火炮,当年最出名的德军88毫米火炮与这些超过100口径的重型火炮相比,它真的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