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经常疑惑地问道:“我们喂养得不错呀,也按时添加了辅食,怎么就贫血了呢?”营养性贫血是造血原材料,如铁、叶酸等物质相对或绝对地减少,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或红细胞生成不足。该病多发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即缺铁性贫血。
大众网记者 南祥伟 通讯员 王舒莉 菏泽报道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中出现的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缺铁性贫血。什么是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治疗?近日,大众网记者走进菏泽市立医院,听菏泽市立医院血液内科主治医师王舒莉讲解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知识。
“贫血分很多类型,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缺铁性贫血。”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血液内科主任余喆向记者介绍,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缺铁性贫血患者数量却居高不下,原因有很多种,但针对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原因是很多女性比较爱美,长期节食减肥,营养跟不上所致。
1、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婴幼儿需铁量增加,若不补充蛋类、肉类等含铁量较高的辅食,易造成缺铁。青少年身体生长期需铁量增加、偏食易缺铁。女性月经增多、妊娠或哺乳,需铁量增加,若不补充高铁食物,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铁是一个重要的造血原料,大部分以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于红细胞中,每天有小部分红细胞破裂,同时,有相同数量的新的红细胞由骨髓产生,破裂的红细胞分解出来的铁转变成血浆铁,再来合成新的细胞,周而复始,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