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我要严正驳斥“水是冰来过的痕迹”的极端错误观点!其写了一篇高举公序良俗正确价值观的文章,貌似有理有据,却不堪一驳。原文一”世界上从来就不是只有一种声音,如果只有一种声音,那么,这个世界肯定是病了,还病得不轻。
《民法典》中关于公序良俗共出现8处,第8、10、143、153、979、1012、1015、1026条中都特别提到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遵守,如果违反公序良俗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将导致合同的无效,民事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和责任。
公序良俗就是从艺底线!“劣迹艺人”没“戏”唱啦!演职人员有了“污点”,整个制作团队及相关影视作品备受牵累、前途未卜?资本深度干预,为不良价值导向和内容生产模式“唱戏搭台”?近来,从影视从业者联名抵制抄袭艺人,到“演员疑似代孕弃养”事件引发热议,关于“劣迹艺人”的争论不绝于耳。
那咱们就给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对下号:不四发布的农村老人的工作的问题以及国家对农村老人的政策问题,这个问题就牵扯到了政治的国家公序,跟你一介草民关系不大,正人先正己,你先把你妈照顾好,还有你60岁就什么都不做,整天琢磨女人,你根本没权利去议论这几个勤劳工作的老人,他们比你的生活态度端正,是正能量;
公序良俗到底怎么保护普通人的利益老人在地铁站着,那他是强者,坐着的人有道德负担那就是弱者,如果有人主动让座,这就促成了维护公序良俗;如果老人倚老卖老抢座位,那就攻守易势,老人变成弱者,坐着的人就变成了强者,公序良俗不会觉得要给一个变坏的老人让座。
昨天和大家分享民法中的平等原则,今天我们来聊聊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是民法中的核心原则,也是认定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重要依据。何为公序良俗?简单的理解,公序良俗可分为两个部分:公序和良俗,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公序良俗是指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民法典》明确使用了公序良俗这一概念。最高院指导案例89号《“北雁云依”诉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区分局燕山派出所公安行政登记案》,本案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的相应法律解释,对是否违反“公序良俗”,从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管理秩序,是否有利于维护中华传统文化及伦理观念两个方面进行了阐释,裁判说理充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和要求,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导向,对于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此类案件具有明显的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