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科技与狠活”带偏了一段时间以来,社交平台频繁出现“科技与狠活”一词,尤其在部分博主的介绍中,一提及食品添加剂,就是“科技与狠活”,暗示“不能吃”。它们都是事实吗?当然不是。一味地否定、听不进其他意见,并不是客观看待事物的态度。古今中外,食品添加剂始终在人们身边。
“增臭剂”让螺蛳粉吃起来更香,三花淡奶调出香浓牛骨汤,猪肉精粉“激发”肉类自然香气……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食品加工中的“科技与狠活”逐渐受到关注,“零添加”食品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选择。最近,一种名为“锅气香精”的食品添加剂也进入大众视野,滴上几滴就能还原炒菜时的锅气。
近期发生的“袁记云饺”事件、“东北雨姐”事件,让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走进大众视野。也让我们不禁想到曾给我们留下阴影的“苏丹红”“瘦肉精”。好像只要出了食品安全问题,就是食品添加剂的“锅”。琦琦今天就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问题:食品添加剂是否都是“科技与狠活”?食品添加剂是否有害?
民以食为天。每年 “3·15”,食品安全领域都是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每款“塌房”的食品,也不断挑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心理底线。这一次,可能要“塌房”的是螺蛳粉。近日,成都市监局工作人员巡查一家外卖螺蛳粉店,发现了“螺蛳粉增臭酱”,被熏出“痛苦面具”。报道引发舆论哗然。
□艾丹娜 (青岛大学)你有没有在街头买过烤红薯?有没有因为很远就能闻到烤红薯的香味而觉得奇怪?最近,有网友爆料称,一些闻起来特别香的烤红薯是使用了“科技与狠活”——红薯香精。(1月5日 《扬子晚报》)红薯香精是一种食品香料,主要用于吸引顾客,但其使用效果却备受质疑。
聚焦养生、绿色的和府捞面又遭质疑。5月14日,社交平台上有短视频博主曝出关于和府捞面使用“科技与狠活”的内容。根据视频内容,和府捞面从汤底、面条、浇头到配菜均是保质期长达一年的料理包,其中慢熬鸡汤配料表长达6行。
什么是“科技与狠活”?科技与狠活是指那些滥用食品添加剂,包括大量添加和无序使用,甚至是添加未经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许可的添加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关系到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超级大国,各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如何从众多食品中脱颖而出呢?
生产粉条竟用上“科技与狠活”?你看“刑不刑”?【基本案情】被告人刘父、刘某为两父子。自2016年开始,二被告人租用他人私房生产、销售杂粮粉(一种由面粉、玉米淀粉制成的粉条)。为延长杂粮粉的保质期,二被告人在生产的过程中添加具有防腐作用的焦亚硫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