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明明戴了助听器,却不和我们打招呼,这是怎么回事?”在希望中学,听障学生小花的一个举动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令他们更奇怪的是,小花转过身后,又主动和他们打起了招呼。这是为什么呢?要了解背后的原因,首先要知道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助听器的原理又是什么?
经常会听见这样的质疑:“助听器不就是把声音放大吗?这有什么复杂的?为啥卖那么贵!”助听器的主要原理确实是通过放大声音,帮助听力损失的人听到原本听不到的声音,所以助听器是声音放大器,但绝对不仅仅只是声音放大器。
朋友们好,我是喜欢折腾又热衷分享的雷军!第1步点关注不迷路,共同探讨生活的各种问题!ಠ_ಠ什么是助听器?助听器是一种帮助听力受损者改善听力的电子设备。助听器的原理就是声电转换的过程,将各种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放大器将电信号进行放大,再转换为声信号,从而将声音放大。
说话声音能听到但听不清,在嘈杂环境下尤其明显,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跟别人沟通越来越困难......这是听力下降的表现,听力下降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日常沟通交流的不便,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助听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那么助听器该如何选择呢?
通常意义上的助听器,是一种小型的电声放大设备,不具有治愈的功能,它并不是把受损的听力恢复到正常水平,而是通过它将声音放大,最大限度地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之听到原本听不到或听不清的声音,达到接近正常的聆听效果。
听力是儿童感知世界的重要渠道之一,它敏感且脆弱,一旦受损,不仅会导致语言发育落后,甚至可能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约20%人口即15亿人有听力损失,其中4.3亿人有中度或重度听力损失,预计到2050年将有近25亿人患有听力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