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非遗“海族舞”表演。记者 林双伟 摄听草原音乐会、体验“国潮妆造”、品味特色牛宴、逛吃乡创集会……4月30日,2024福州美丽乡村旅游季暨海峡两岸(福州)乡村国潮艺术展在福清市南岭镇大山村启幕,开启奇妙的“音乐+艺术+文化”的“村”游之旅。
旧时福州女子的“三条簪”妆束被称为“三把刀”。这种头顶兵器的妆束全国绝无仅有,传说既是为了固定发髻,也是为了防身、杀敌。创新版“三把刀”妆束造型展示。与蟳蜅的“簪花围”火出圈不同,福州的“三把刀”妆束平常难觅踪迹。
福州女子“三把刀”造型。人民网记者 焦艳 摄“这是什么?真好看。”身着汉服,头簪“三把刀”,几位福州汉服妆造师复刻改良的福州女造型在三坊七巷街头引起了游客的围观。“三把刀”造型成为福州三坊七巷街头的亮眼风景。人民网记者 焦艳 摄“三把刀”造型成为福州三坊七巷街头的亮眼风景。
来源:【福州广电-福视悦动】今年中秋假期去哪儿玩?来福州,簪福气!9月13日晚,一场穿越古今的非遗文化盛宴在三坊七巷拉开帷幕,“来福州 簪福气”2024福州“三条簪”妆造文化活动在此举办。本次活动由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活动将持续至9月17日。
这个国庆假期“三条簪”体验成为福州文旅又一张名片走访各大历史街区记者看到头戴“三条簪”(又叫“三把刀”)的游客随处可见不少人还为了“簪刀”专程奔赴福州“三条簪”火热背后不仅是人们对非遗文化的喜爱更是对刚柔并济、勇毅独立的女性之美的追崇01为体验“三条簪” 游客专门打卡一座城10月
2024年暑运即将落幕,但大家周末出游热度仍然不减。福州的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最早的商贸发源地,经过这些年持续改造修复和活化利用,如今,这里成了当地市民和游客,周末出游的热门“打卡”地,既有特色的传统非遗表演,还有潮流的现代街头艺术。
三坊七巷景区内“三条簪”妆造的演员表演东南网9月13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 文/图)这些天,福州三坊七巷多了许多头戴福州“三条簪”、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游客在打卡拍照,令人感觉梦回旧时闽都。记者今日探访三坊七巷,揭开福州“三条簪”火爆出圈的流量密码。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雪薇(池志海供图)“簪花热”今年蔓延全国,不少游客戴着簪花逛福州三坊七巷,感受“福建之美”。簪花起源于泉州,而在福州,古时的女性则在自己的头上“簪剑”,这就是福州传统发饰“三条簪”,不少老福州人也管它叫“三把刀”。
“三条簪”妆造文化活动启动,将持续至17日又美又飒!来福州簪福气!“三条簪”T台秀吸引了许多游客。13日傍晚,在光影交错中,头戴福州“三条簪”、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女子在三坊七巷款款而行,让游客仿佛回到旧时坊巷。这是“来福州 簪福气”2024福州“三条簪”妆造文化活动中的一幕。
2024福州美丽乡村旅游季在福清大山村启幕。国潮妆造模特在现场打卡。品味特色牛宴、逛吃乡创集会、体验国潮妆造、畅购两岸好物、倾听草原音乐会……4月30日,八方游客相聚福清市南岭镇大山村,开启一段奇妙的“音乐+艺术+文化”的“村”游之旅。
央广网北京9月15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今天(15日)是中秋假期第一天。连日来,全国各地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弘扬传统文化、共度佳节、共享团圆的节日气氛。“山海福厝”国潮嘉年华启动仪式昨天(14日)在福建福州鼓楼区举行。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文化中国行】“演员头上那别致的发饰妆造是什么”“没想到能看到如此精彩的皮影戏表演”“让南来北往的游客有别样的体验”……非遗项目、民俗文化已成为文旅新体验,国庆假期,本报记者前往全国多地,深度感知其中魅力。
当新春佳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一场饱含文化韵味的“故乡的风采——探寻闽风银韵 品味生活美学”展览近日在福州市博物馆开展,深度展示“闽都文化”的独特魅力。该展览展出的银饰不仅品相精美,造型琳琅满目,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邀请众多市民在新春假期共赴文化之约。
福州“三条簪”(也称“三把刀”)惊艳亮相英国!这是怎么个事?近日,时尚博主“氧化菊”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视频,将福州“三条簪”带到了英国,引得外国友人驻足围观,“圈粉”无数。“三条簪”作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前福州女子喜欢戴一种特殊的头饰,何以“圈粉”海内外?
青年人体验竹摔。记者 唐蔚嫱 摄“第一把刀代表自强不息,第二把刀代表勤劳持家,第三把刀代表保家卫国。”13日晚,在海峡青年交流营地的非遗展示及非遗技艺互动体验活动中,汉服妆造师黄秋辉一边将“三把刀”簪于台湾科技大学陈同学的发髻中,一边向她介绍其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