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莆田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的2022春节特别节目大型文化旅游微纪录片《莆田》已播出四期今天播出第五期《辞年围炉》在除夕左右,新年到来之前,贴上新的春联,辞旧迎新,是千百年的传承。莆田春联有点与众不同,红纸上方留有两寸长的“白纸额头”,称为白头联,也叫“白额春联”。
这里的春节一年两度这里的元宵一月欢腾这里的过年长达46天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人流涌动。佘琦辉 摄这里是哪里?在东南沿海有这样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当我们的春节假期结束时,他们却年味正浓这里是“妈祖故里 灵秀莆田”这里是“海滨邹鲁 文献名邦”湄洲女新春祈福。
1月25日是农历正月初四,莆田人家家户户围炉团圆“做大岁”。“做大岁”的独特过年习俗历史怎样由来,有怎样的精神文化内涵,一起来听民俗专家介绍。民俗专家介绍说,“做大岁”是莆田民间春节传统风俗之一,即每年农历正月初四、仙游地区初五,跟大年三十一样重新再过一次年。
中新网莆田2月25日电 (叶秋云)“在国外待了二十多年,还是觉得家乡好。”2月24日,巴西华侨庄玉棋在家乡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九峰村,参与抬棕轿撞火闹元宵活动,感受莆田的浓浓年味儿。活动现场,高二米、直径达一米五的火堆围成一个圈,湿地松的木头和枝叶在熊熊燃烧,映照在庄玉棋的脸上。
蒸熟的红团显出鲜艳的“新年红”。东南网记者 陈玮摄东南网2月9日讯(本网记者 陈玮)红团是莆田一种节日的美食,是莆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今也是儿时的回忆和浓浓的乡愁。十斤糯米、八斤绿豆、十八斤糯米粉、自家摘的鸡蕉叶……一大早,家里亲朋好友们就张罗着做红团的各个环节。
莆田古称“兴化”,位于闽中。此地自古人多地少,受限于生存条件,莆田人被孕育出向外拼搏谋生的韧劲。从古自唐以来,这里涌现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相,赢得“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盛誉。直至今日,莆田人依然向外走去,莆商遍布世界各地,屡创佳绩。
今天(1月7日)农历腊月十六是莆田人一年中最后一次的祭祀活动俗称“尾牙”初二十六月月祭头牙尾牙倍不同为谢后土恩泽厚年丰贡足香火红年暝岁尾是莆田人到了岁末年终常挂在嘴边的词指的是即将过年的这段日子壬寅年腊月十六——尾牙(阳历:2023年1月7日)癸卯年二月初二——头牙(阳历:202
农历腊月十六日,是传统的“尾牙”。街上不时响起鞭炮声。在这一天,许多商家做好年终盘点,备好果品、酒菜,祭祀土地,庆祝一年的丰收。老板会召集员工聚餐,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做牙,是莆田民间尤其是商家特别重视的月令节俗。除正月外,每个月的初二,十六都要“做牙”。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中新社国是直通车推出原创策划栏目“这座城市有点东西”,与读者们一起,挖掘各个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亮点和故事,探寻城市建设创新等方面的优秀经验和案例,以期为各地以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正月初七传说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把这天叫做“人日节”或“人胜节”反映了人们祈福纳吉的愿望和对“人”本身的尊重小福小布祝大家新的一年人人圆满,万事胜意长按图片保存海报一起转发分享好运↓↓↓莆田人过年有一项传承千年的特有习俗——做红团这是专属莆田的年糕红团颜色红、形状圆是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