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获悉,该院感染病科近日收治了一位因蜱虫叮咬患上日本立克次氏体病的患者。该院感染病科主治医师陶诗奇提醒,夏秋季是日本立克次氏体病的高发期,如果市民在野外不幸被蜱虫叮咬,且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接受对症治疗。
小明(化名)是一名6岁男孩,前几天父母带着小明出去郊游,回到家后,小明嚷嚷着后脖颈痒。家长检查后发现小明的后脖颈皮肤上有一个小黑点,貌似是被小虫子叮咬了。但是去了几家附近诊所都表示处理不了,有健康隐患,需要医院就诊。
夏季是亲近自然的好时节,但大家外出时也要小心“蜱虫病”。每年5至7月是蜱虫活动的高峰期,被蜱虫叮咬后,部分人群甚至有重症死亡的风险。近日,家长带3岁的小奇来到哈尔滨市第五医院看急诊。医生为小奇查体后发现,其头顶处局部红肿、疼痛不已、触感发热,还有残留的蜱虫口器刺入头皮筋膜层。
男子在户外务农,不知道被什么虫子叮咬后没放在心上。谁料3天后,他开始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第四天症状加重,还出现抽搐,经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重症医学科全力救治,他终于转危为安。治疗期间的相关检查显示,男子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医生判断,当初叮咬他的很有可能是蜱虫。
正值暑假期间,不少家长们都计划带孩子走向户外、融入大自然。但是随着气温不断攀升,蜱虫也进入了活跃期。在此张家界市疾控中心温馨提示:大家在进行户外活动的同时,一定要做好防护,警惕蜱虫叮咬,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一、蜱虫是什么?
华声在线3月30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袁淑娟) 正是春光灿烂、户外踏青的好时节,也是蜱虫叮咬的高发时期,外出踏青时千万要注意提防蜱虫,一旦被蜱虫叮咬,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什么是蜱虫?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 实习生 贺霞)夏季到来,气温逐步升高,蜱虫也进入了生长发育的活跃期,人们在公园、森林、草原等地方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常会受到蜱虫袭扰。未吸血的蜱虫个头很小,吸血后会变大,被蜱虫叮咬的创面是怎样的?有何措施可预防蜱虫叮咬?起点新闻·西部网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记录了母亲从被蜱虫咬,到发病去世的全过程。该网友称,起初家里人以为其母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经检查,其母被确诊为“蜱虫病”,是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后病情恶化,不幸离世。小小的蜱虫为何有如此杀伤力?应如何预防?被蜱虫咬后又该如何处理?蜱虫是什么?
随着露营成为新的风潮,春夏时节,寻觅一块青草地露营、野餐的人越来越多。这时难免会遇到蚊虫叮咬,但有一种虫子,碰不得、拍不得、拔不得,这便是令大家谈之色变的“蜱虫”。蜱虫会传播什么疾病?一旦发现身上有蜱虫,应该怎么处理?
“老人干农活后突发疾病离世,照顾父亲生活起居的儿子也出现同样症状,而幕后元凶居然是小小的蜱虫。”近日,河南疾控《健康半月谈》拍摄蜱虫防治科普视频时,河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流行病室李亚飞讲述了这个真实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