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粤语使用的现状与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在香港地区,曾经是该地区普通话和英语之外的主要语言,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影响,许多年轻人不再使用粤语,这也导致了粤语的快速消失。在广东省,讲普通话和英语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少人使用粤语。粤语的快速消失与现代社会的国际化有很大关系。
"喂,饮茶啊?"这句简单的粤语问候,曾几何时成了一场文化战争的导火索。在这个推崇普通话的时代,粤语似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然而,这场看似关乎语言的争论,实际上折射出的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追求国家统一性的同时,我们是否正在牺牲地方文化的多样性?
近年来,随着广东本土文化的复兴与方言的推广,有些声音提出了要“推广广州话”(即粤语),让更多人能了解并使用这一富有广东特色的语言。然而,这一提议并未获得广泛的共识。事实上,不少人对此产生了抵触情绪,有人甚至强烈反对。
不久前,网络上掀起了一阵以“宾周”为首的互联网发行嘴臭纪录片《粤韵风华》。由于她文案过于夸张,当时有网友在日本生可乐的视频评论区,魔改了一句经典粤语广告词——“日本进口生可乐,饮咗即时无宾周,快滴来试下吧!”
您能想象重庆、成都人不会说四川话,长沙人不会说长沙话,贵阳人不会说贵阳话吗?据媒体报道,深圳某小学二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用粤语背诵《木兰辞》,课堂现场气氛较为活跃,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种下了一颗本土文化的种子,如果继续加以引导和深化,一方面日渐式微的粤语文化有机会振兴,一方面孩子掌握多一个方言,对自身发展也是有利的。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前段时间,在某视频app上出现#用粤语直播遭停播#的情况,引发了众多主播和网友的热议。
前段时间,我们讨论了粤港澳大湾区所面临的粤语传承危机,作为以粤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当然非常痛心。但在全国性的网络讨论中,我们却经常发现不少人对此拍手称快——“哈哈,你都有今天了!粤语一早就应该随时代消失啦!”为什么会这样呢?
众所周知,我国地域广阔,方言自然也是众多,不过好在拜秦始皇所赐,我们有共同的文字,共同的语言,大家沟通起来并不怎么难,否则,实现我中华民族的崛起那不就成一句空话了?实质上普通话也是由地方语言演化而来的,这样的语言不但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还接受了相当长时间的考验。
近日,某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教师张某在微博上公开发表奇葩言论,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痛斥。微博内容是这样的:“最近在广州深圳之间开车,单程一般一个小半小时,发现都是粤语广播。我一个不成熟的期望,取消中国所有方言广播。进而消灭所有方言,这事值得干,现在也办得到。
从2000年以后,悄悄地,发现公共场合讲粤语的人越来越少了,特别是2010年以后,基本上公共场合没有人再讲粤语,我甚至去广东本地人家里做客,全部人都是说普通话,这些年我珠三角九个城市都走了一圈,基本情况都差不多,就连最广府的佛山跟广州,基本上也是普通话代替了粤语,更别说移民城市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中山了~去买东西,去吃饭,去做客,没有人再跟你说粤语了!
抖音上有很多粤语博主,其中比较知名且做得比较久的是“XX一二”。这个热门IP之前也因为经常做普通话的内容而受到抨击。因为其背离了以本地内容为主的初衷,开始迎合外省的受众。甚至有人戏称其为“捞佬一二”。我一开始也有这样的感觉,认为他们这种转型方式是错误的。
文/泗爷“在这变幻的生命里,岁月原是最大的小偷。”在我的模糊的童年记忆里,粤语歌就像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萦绕在家乡的大街小巷。“天上雷公,天下海陆丰”说的就是我的家乡海陆丰——曾经的红色革命热土,现在的魅力沿海小城。
讲真,我是会感到有点悲凉的,现在很多小孩子从小就说普通话,虽然我不是反对讲普通话,而是尽管在家里,家里的小孩都是用普通话来和家人交流,每次回到家,我姐的两个女儿总爱用普通话来跟我说话,“普通话确实说得贼溜”“跟我说话请用粤语”我确实很反感,所以只能这么命令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