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通讯员 杜蘅 记者 陆文杰)气温攀升,一片春意盎然,很多食客又开始思念美味的河豚了,正所谓“不食河豚不知鱼味,食了河豚百鱼无味”。然品尝美味的同时,还隐藏着危险。近日,常州四院急诊抢救了两名河豚中毒的患者。
近日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接诊了一名中年男性患者王先生他说自己饭后唇舌麻木,手脚也发麻无法行走伴有头晕、胸闷等症状经过追问得知患者入院前数小时与朋友一起吃了自己煮的河豚医生获得相关信息后,结合辅助检查,考虑河豚中毒,立即予以洗胃、水化等治疗,随后收入监护室密切观察,所幸经及时治疗后
11月8日晚,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自己在海南海口市吾记顺味顺德菜(上邦百汇城店)吃河豚后,发生中毒症状,质疑餐厅在处理河豚的过程中存在不当操作。9日,记者分别联系到了上述视频的发布者卞女士以及上述餐厅的主管林女士,核实到确有其事,但消费者与餐厅的说法有出入。
河豚学名河鲀,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珍稀鱼类,在我国江南已有数千年的食用文化历史。但伴随河鲀味美闻名的,还有河鲀毒素,尤其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误食会导致神经麻痹,进而发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危及生命,目前尚无特效的解毒药和治疗方法。
河鲀自身并不能合成河鲀毒素,它主要是通过食物链从含有 TTX 的微生物(某些藻类)中摄取并积累在体内的。河鲀有一种特殊的酶,能够将 TTX 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并集中储存在肝脏、卵巢、皮肤等部位。这样,河鲀就能够耐受高浓度的 TTX ,而且还能利用 TTX 来防御天敌。
河豚作为与刀鱼、鲥鱼齐名的长江三鲜,却是三种鱼类中最令人望而生畏的,那是因为河豚具有致命的毒性。然而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河豚的毒性得以控制,将这道危险与美味并存的料理,变成了可以安心品尝的美食。从厨三十年,一直钻研河豚料理的黄师傅强调,安全是河豚料理的前提。
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室来了一位中年男性患者王先生,自述自己在饭后唇舌麻木,手脚也发麻,无法行走,还伴有头晕、胸闷等症状。经过追问得知,患者入院前数小时与朋友一起吃了自己煮的河豚,随后就出现了这些症状。他自己也考虑到可能是食用河豚中毒了,怕出意外,于是赶紧来到医院就诊。
民间有谚云:”食得一口河豚肉,从此不闻天下鱼”近日,在杨浦区盒马鲜生延吉店内冰鲜河豚、红烧河豚等预制菜十分抢手如今在电商平台和正规超市购买河豚十分便捷”拼死“吃河豚已成为过去人工控毒养殖技术已十分成熟“我们售卖的都是人工养殖河豚,每一条鱼都有二维码可全程溯源。
来源:新闻晨报 近日,有网友反映上海正规超市公开售卖河豚。@021视频 实地探访发现,超市门店售卖的河豚颇受欢迎,下午三点左右,上海某门店的冰鲜鱼类柜台里仅剩一份河豚。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河豚有剧毒,如处理不当则容易中毒甚至导致死亡,怎么会在超市中公开售卖呢?
近日,海底捞因食用河豚中毒事件引发热议,而海底捞方面也对此作出了回应。其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底捞河豚系列产品属于无中毒风险的食用级河豚,人工养殖河豚品种-暗纹东方鲀,已经过11代技术改良,且连续十年通过专业机构检测,属于无中毒风险的食用级河豚,可放心食用。
野生刀鱼、鲥鱼、河鲀鱼(俗称“河豚鱼”)并称“长江三鲜”。曾经,清明前吃“长江三鲜”是很多人的快乐之一,吃货们不惜驾车一两百公里去江阴、扬中一带品种这春天的一口鲜味。其中,野生河豚因体内含剧毒,让古往今来的老饕们又爱又恨,所以有了“拼死吃河豚”的说法。
农民日报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十里海养殖场的红鳍东方鲀。 资料图数千年来,河鲀以其鲜美的滋味,在美食界享有极高的赞誉,但又因其卵巢、肝脏、血液等部位含有剧毒,让人又爱又怕,引出“拼死吃河鲀”的诸多故事。如今,人工养殖河鲀已经实现无毒,消费者可以安心畅享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