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要通过临古的学习阶段,因此我们几乎每天都临帖,每天都对着经典的古人法帖。目的是学到传统的精华,去掉不良的习惯,这阶段人人都经过的。那么什么是败笔俗笔呢?书写中我们应注意避免最基本的和最低级的错误呢?裁剪了一些图例,本着讨论书法的目的,所用图片,均经技术处理显示局部效果。
我们敬畏古人书法,是因为他们各种传世的著名碑帖均出自古人。但是我们临习的碑帖中每一个都是那么完美无暇,无可挑剔么?我觉得不尽然。这个不是去盲目否定古人,而是我们结合从古人那里学到的经验来判断他们,当然我们今人也或多或少带有自己一些审美习惯。
对于“丑书”的界定,虽然不同人有不同标准,但是大致方向类似,凡是外形丑陋,不符合秀逸俊丽之风的作品,统统打上“丑书”标签,比如张旭、怀素的狂草,颜真卿的楷书,风姿偏为狂放、雄伟,艺术表现力强烈,与温迈儒和的传统风韵不符,因而时常被骂丑怪、庸俗。
欧阳中石先生是当今知识界文艺界德高望重的国宝级艺术大师,又犹以书法上的成就让人们高山仰止,并因此获得2006年第二届中国书法“终生成就奖”。但学识和理论上的“高大上”,并不意味着其书法作品就必然是艺术精品。
“书法大咖”刘洪彪先生曾说:“书协主席是一面旗帜,是一种高度……”诚然,在我们老百姓眼里,书协主席就是擅长书法的人,当然可能不是“全国第一支笔”,但至少也是书法家队伍中的“佼佼者”,其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应该都是拔尖之人,是值得敬仰的文化学者。
因此,“癸”字是后续填上的。地方又留得不够,所以“癸”字写得“很委屈”。其实,北魏《张猛龙碑》上的“每”字一横,也是粗大的。并且冯承素在摹写时,随时可以蘸墨。“未甞不临文嗟悼”未尝“甞”,古同“尝”。现在已经成为书法创作时,“尝”的繁体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