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说起“国学”,脑海里会想起什么:是《论语》、《孟子》、《中庸》和《大学》?是三味书屋里摇头晃脑背诵“人之初,性本善”的年幼学童?是陈炯明的废除读经,抑或是胡适的“整理国故”?是如今书店坊间层出不穷的“国学经典”,还是百家讲坛中对《论语》、《庄子》的现代诠释?
Psychologie hat eine lange Vergangenheit,aber nur eine kurze Geschichte.这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的一句名言,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事实。
例如,斯坦尼斯拉夫 格罗夫 的《全息呼吸法》,罗杰 沃什 的《超越自我之道——超个人心理学的大趋势》,查尔斯 塔尔特 的《转换的意识状态》和《超个人心理学》,米哈里 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最佳体验的心理学》,安东尼奥 梅内盖蒂的《本体心理疗法》等等。
195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同年分配到上海师范大学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主任,曾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心理科学》副主编,全国非智力因素研究会名誉会长。
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国学”一词,但基本上都是一知半解,没有深入和系统的学习,现在很多家长会从小让孩子学习国学,不仅是为了还孩子接触优秀的民族文化,还希望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国学的前世今生,探讨国学学习及传承的必要性。
一代宗师钱穆,在其著作《国史大纲》的开篇说道:「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洞悉本民族处世规范背后的思想文化密码 ,是增长智慧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