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回到家乡,再苦再累也要回去,这从本质而言,是文化的根,也是一种信念。(图片来自网络)文/王军荣2月14日是情人节,南京万科光明城市的李英与丈夫却只能把情人节当劳动节来过了——李英之前电话联系了好几家保洁公司,都说年前没工人了。
时间又到了年底,马上就要进入腊月了。俗话说“一入腊月就是年”,离春节已经很近了。在一些大城市,打工的农村人已经开始行动起来,背着大包小包、提着塑料桶,开始出现在火车站、汽车站,准备坐车返回农村老家。尤其是到了这几天,各地的“返乡潮”越来越明显,村子里的人气一天比一天更高。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图为科伦药业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岗位上忙碌郭侨 潘建勇 眉山观察 方旭 川观新闻记者 樊邦平春节临近,为了减少节日期间大规模人员流动,多地先后发出“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一定程度上,因为防疫而“意外”出现的留人倡议,也为一些城市和企业提供了一次重新审视外来务工者的机会。▲资料图,图文无关。图/新京报网。“非必要不离,非必要不返”。据媒体报道,近期,全国多个省区市先后提出了“就地过年”的倡议,一些企业也向员工抛出了“橄榄枝”。
近些年来,在弄村,有一种现象很普遍,就是农村的成年青年都不会待在村子里,都要上外面打工。这好像已经成了一种潮流,好像在农村了呆着很窝囊,没出息。就算在城市打工再苦再累也要待在城市。而父母虽然知道这些情况,但还是支持孩子们出去打工。
据《新华日报》报道,南京一些饭店、保洁公司纷纷反映,前些年给员工加些工资、给些补贴,很多人也就愿意留下来加班了。可是,今年承诺给三倍工资,还外加补贴,却没有多少人愿意留下来。有90后员工更是表示:如果春节加班,我就辞职。于是,媒体感叹,这样是不是太任性了。
春节是很多家庭团圆的日子,不过有的年轻人却选择了主动不回家过年,背后隐藏的原因也各有不同。身为残障人士的叶子,今年不回山西老家过年的原因是为了照顾猫,大年三十的晚上,她为猫做了年夜饭,自己点了一份火锅外卖,她还计划逛逛人少的北京,再看一场电影,包括父母在内的家人都觉得她一个人在北京过年会孤单甚至“可怜”,但她的真实感受并非如此;
创业板近万亿市值的新能源巨头宁德时代,一份招聘广告意外暴露了订单情况,竟然在资本圈刷屏了。订单多到过年都停不下来月薪1.3万招春节留守工人近日,在某招聘网宁德时代工人招聘中心发布多条与生产制造相关的岗位招聘信息。
2月9日,大年三十,南京市珠江路金鹰购物中心,在这里开服装店的常女士正在焦急地等待一批衣服。上午10点,常女士电话响起,电话那头是顺丰快递小哥朱翥。“你们大年三十还能送货上门,真是帮了大忙了。”常女士称。这批衣物重达16公斤,朱翥单手抱着,满头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