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陆军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这支部队从井冈山一路走来,最开始是步兵唱主角,逐步开始拥有了其他地面兵种。建国以后,陆军的正规化和专业化逐步向纵深发展,除了传统的步兵以外,陆军还拥有炮兵部队、坦克部队、防空部队和陆军航空兵部队等细分的兵种。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救援行动中,直升机发挥了巨大作用,是“生命之舟”级别的存在。今天的中国军视网的群群讲军事,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当年我军参与地震救援的几种直升机。直-8A运输直升机1977年-1978年,中国海军共接收了13架法国的SA321“超黄蜂”直升机。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各种直升机发展的故事,例如重型武装直升机、直9、直15等型号。今天,我们聊聊我国的重型运输机直升机发展。具体来说,中国的重型运输直升机,有俄罗斯米26和美国CH53K等两个发展思路。
近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三届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上,中航工业展出的重型直升机模型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悉,此次展出的30吨级重型直升机方案为中俄联合研制,设计起飞重量达到38.2吨,实用升限5700米,航程可达630公里。那么,我国为什么要研制重型直升机呢?
湛湛蓝天,万里无云初夏时节“乘坐”直升机出游啦!当花海邂逅直升机会迸发怎样的芳香?让我们驾驭“战鹰”奔赴一场青春的约会直8直升机剪影照。李昊 摄直-9直升机剪影照。付星彭 摄直-10直升机剪影照。魏振林 摄直-11直升机剪影照。刘东来 摄直-19直升机剪影照。
1975年,我国获得了一架完整的“支奴干”直升机,在得到这架直升机后,我国便马不停蹄地进行研究。但是,这款直升机最终因为没有完成逆向测绘,也就没有仿制成功,最终放进了北京航空博物馆。时隔近50年,我们现在的航空技术,难道还是不能制造出“支奴干”直升机吗?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6月以来,在世界军用直升机领域,发生了三件趣事:一个是美国西科斯基研发的下一代重型直升机CH-53K开始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两栖攻击舰上测试,于本月早些时候,在位于大西洋上的“黄蜂”号两栖攻击舰上,完成了海上性能测试,并且进行了里程碑式的起降测试。
直-9WE其实就是出口型的直-9W,只不过飞机平台是H425型民用直升机,该机长13.72米,高3.97米,空重1975千克,安装两台ARRIEL2C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能够达到238千米/时,最大航程528千米。
直升机,由于可以直升直降,对起降场地要求不高,且可以集群活动,投送大批兵力在战场任何地点,相当于为只能在地面上奔跑的陆军插上了一双飞行的翅膀,所以自从直升机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各国陆军的关注,尽管直升机问世时间不长,“参军”时间更短,但是目前在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作战序列中,直升机已经一种不可或缺的武器装备,对于发展中的解放军而言,直升机一样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