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亲历记》,作者范汉杰,当时系国民党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从一九四七年五月到一九四八年三月,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发动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势以后,东北全境的国民党军,被打得焦头烂额,退守锦州、沈阳、长春三大城市。
在解放锦州烈士陵园的纪念广场中央,矗立着一个古代兵器“戈”式造型的建筑物,这就是解放锦州烈士陵园纪念碑。纪念碑高30米,正面是刘华清的题词“为解放锦州而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身上方是5颗五角星,下面是3束花环,碑身两侧刻着胜利鼓,背面是碑文。
1、战略级摸鱼让我们把时间倒回10月初,俯瞰整个辽沈战场。老蒋的战术是“东西对进”,东进是塔山,西进就是沈阳的卫立煌、廖耀湘兵团。按老蒋的意思,正好沈阳不要了,全军往锦州增援。卫立煌的态度很简单,沈阳部队不动,蒋介石把他叫去南京当面骂也没用,比乌龟还坚决。
1948年9月,我军在广阔的东北战场已经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获得解放,部队总兵力也发展到103万人,其中野战军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70万人,另有33万人的地方部队。
硝烟弥漫,战火纷飞,1948年的中国大地,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这一年,解放战争的天平逐渐向人民军队倾斜,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的指挥下,势如破竹,将国民党军队压缩在几个孤立的城市据点,在这场决定民族命运的战争棋局中,一场关乎全局的生死决战即将打响,而这场决战的目标,正是扼守东北咽喉要道的战略重镇——锦州。
毛泽东定下辽沈战役方针—— 兵马未动,后勤先行—— 锦州一片和 平景象——战斗在北宁线打响—— 国民党统帅部吵成一团——封锁锦州机 场—— 义县战斗朱瑞捐躯—— 蒋介石亲自部署援锦—— 林彪一度动摇决心——毛泽东转怒为嗔 ——罗荣桓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