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说,《资治通鉴》是人一辈子必读的一部书。也难怪,《资治通鉴》被历代皇帝拿来做“治国教科书”,也是曾国藩、梁启超、任正非等人做人做事的终极指南。它与《史记》并称为“史学双壁”,却比《史记》更能指导现实生活。
中国自宋代开始, 极 有名 的 一部 历史 巨著, 便是 司马 光 的《 资治通鉴》。顾名思义, 司马 重 辑 编著 这一 部 史书 的 方向, 其 重点 是 正面 针对 皇帝 们—— 领导 人和 领导班子 们 作 政治 教育 必修 的 参考书。
潮新闻 记者 严粒粒浙江人民出版社供图提起《资治通鉴》,几乎无人不知。梁启超评价它为“天地一大文也”,曾国藩称它是“先哲惊世之书”,金庸更是说它可以精准预测时局。作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历时19年完成。
人君如果不知《资治通鉴》,则找不到治理的方法和防乱的策略;读过《资治通鉴》、读过张国刚教授解读《资治通鉴》系列图书的人,想必都是非常认同上述观点的,对《资治通鉴》的“必读性”也都有深刻的体会——《资治通鉴》中蕴藏的智慧,小到为人处世的自我修炼,大到管理治理的运筹天下,犹如月印万川,对无论从事任何工作的我们,都会给予莫大的启示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