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5日是第15个“全球洗手日”,其目的是呼吁全世界通过“洗手”这个简单但重要的动作,加强卫生意识,以防止感染疾病。那么,哪些情况下需要洗手?科学洗手有哪些窍门?记者邀请专家进行解答。手是人类“最完美的工具”。
研究表明,每1平方厘米的皮肤表面就可能携带1至10万个细菌,一只污染的手可能携带多达40万个细菌,其中包括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20至30种病菌,这些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即可致病。而正确洗手可以帮助我们减少90%以上的手部细菌。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为了避免经手传播,以下情况应及时洗手:外出归来,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过泪眼、鼻涕、痰液和唾液后,咳嗽打喷嚏用手遮挡后,护理患者后,准备食物前,用餐前,上厕所后,接触公共设施或物品后,抱孩子、喂孩子食物前,处理婴儿粪便后,接触动物或处理动物粪便后。
纽约大学的微生物学家PhilipTierno说,我们生命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床上,但是我们的床却会成为细菌和真菌的乐园。Tierno说,如果长时间不洗的话,这些隐藏在床单褶皱中的微生物甚至会使我们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