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将女人作为一个生物实体来研究,作者西蒙娜.德.波伏娃【法】分析了女人一生经历的各个阶段,又从精神,心理,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及文明的角度进行考察,细致分析了女性生活各方面,各阶段的问题,因而能够让女青年了解自身,更好的去避免和解决心理障碍。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de Beauvoir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波伏娃是个备受争议的人,保守主义者指责她敌视男性,无视男女差异,破坏传统家庭观,其结果势必造成离婚率和单亲家庭的增多,造成男女对立,社会矛盾增多;而自由主义者则认为她的观点有平均主义之嫌,
男人和女人纠缠的命运 1 女人常常是男人心中袒露出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女人是最好的反思对象。所以,弗洛伊德毕三十年的精力仍不敢说解开了这个不可思议的谜。 对女人的任何批判,男人都要落到更大的被批判中去。这里只有直接和间接的差别,没有有无的差别。
澎湃新闻获悉,翻译家郑克鲁先生于9月20日晚10点在医院去世,享年81岁。许多人知道郑克鲁的名字,是通过《家族复仇》、《基度山恩仇记》、《茶花女》、《悲惨世界》、《巴尔扎克短篇小说选》、《法国抒情诗选》等法国文学作品,其实,这些都是他在研究和教学之余翻译出版的。
郑克鲁去世的消息传来,《世界文学》杂志主编高兴,特意在朋友圈发出郑克鲁在1977年杂志复刊号上发表的第一篇翻译作品,巴尔扎克的短篇小说《长寿药水》。从那时起,郑克鲁在40多年时间里,为人们留下了包括《茶花女》《悲惨世界》《高老头》《红与黑》《神秘岛》《法国诗选》《法国名家散文选》《法国名家短篇小说选》在内的1700多万字法国文学翻译作品。
有50多位专家学者在线上线下参加了这个研讨会,其中不乏翻译名家、学界耆宿,尽管每个人的发言时间只有短短的四分钟,他们仍认真地做了准备,满怀深情地回忆、致敬郑先生,有的说到激动处,甚至无语凝噎,掩面而泣…
4月22日,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性别维度”为题的讲座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举行,讲座的与谈人为中国人民大学的辛晓娟副教授、郭文仪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的朱雯副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龚宗杰副研究员,主持人为复旦大学赵惠俊副教授。
李欧梵西方的文学理论,是一项专门的学问,甚至有人认为:理论本身就是一种“文本”,应该精读。然而中国学界近年来对于这门学问却是一知半解,有的人往往从译文中断章取义,或望文生义,自作主张“演义”一番,因此错误百出,贻笑大方。这个“乱成一团”的现象,必须由行家和有识之士一起来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