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6月25日电 (方勇华 赵孟莹)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第九届“茶乡女儿会”25日举行,当地近千名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欢歌载舞,共庆盛会。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第九届“茶乡女儿会”。 刘康 摄 活动现场,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轮番上演。
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利川市九届、十届连任人大代表。担起了人大代表的责任和非遗传承的使命。2011年利川灯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古代巴人竹枝歌的活体遗存,更是巴楚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 。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谢顺)5月27日,在恩施州城美美百货,非遗传承人、湖北允曦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谭艳华、谭艳宾姐妹与其他非遗传承人一起,指导研学学生进行西兰卡普编织。土家语“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织锦,被称作“土家之花”,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月4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苗儿滩镇惹巴拉景区惹巴拉宫,化身非遗大舞台,2023年龙山县首届旅游发展大会暨第八届中国·龙山舍巴日,在此隆重启幕。湘鄂渝黔4省(市)边区土家儿女济济一堂,一场民俗文化盛宴浓墨重彩上演。
沿河县作为全国仅有的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近年来,沿河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径,致力于保护、传承和弘扬土家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力推动土家文化发展。
“我想把土家传统服饰传承下去,也希望让更多了解我们土家的文化。”2017年,何凤琴萌生了转型生产长阳土家民族服饰的念头,她走访博物馆和民间艺人,到北京、武汉等地参加民族文化创意培训,到贵州、湖南等地考察,学习民族服饰的制作技艺,并打造了长阳第一家土家织锦民族服饰“非遗工坊”。
新湖南客户端5月10日讯(通讯员 陈明鑫)今年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靛房镇依托全镇丰富文化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各类有效方式方法,点线结合,持续发力,深入推进全镇土家文化传承,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文化力量。
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湖村是土家族原生态摆手舞的发源地之一。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摆手舞成为土家族最鲜明的文化符号。在舍米湖村,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孩童,人人会跳摆手舞。2006年,摆手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新网恩施7月28日电 题:湖北来凤:土家存玉“锦” 指间“织”传承作者 董晓斌 张宏80岁的唐洪祥和老伴刘秀琴在家中编织西兰卡普。董晓斌摄 盛夏的午后,湖北来凤桂花树社区里宁静祥和,80岁的唐洪祥和老伴刘秀琴在家中编织西兰卡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