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说摩托车是被人“遗忘”的交通工具,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摩托车在我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是有“辉煌”成绩,我国第一辆自己生产的摩托车是1951年的“井冈山”牌,距今也有70年的历史,而自第一辆摩托车诞生之后,接下来的几十年,摩托车在我国代步市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篇章。
曾经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的摩托车,如今却少得可怜,以前遍地都是摩托车拉客,现在却根本看不到一个,其实这跟我们国家实行的禁摩令有很大关系,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禁摩国家之一,从禁令开展以来,国内已经有上百城市都开始全面禁摩。
大家有没有留意过,现在已经很少能够在大街上看到摩托车了。这其实也和我国实行很久的禁摩令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其实是全球最大的禁摩国家之一,自从1985年北京开始实行禁摩令以来,全国已经有超过200多个城市全面禁止摩托车。
根据有关规定两轮摩托车使用年限为10年,可以延期3年,但延期3年内,需半年年检一次,合格后才可以延期,满13年就要实行强制报废,也就是说,不管是几千块,还是几十万,上百万的摩托车,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只要购买了13年,都要强制报废。
一个冷知识是,截止至2022年世界上共有23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只有中国是禁摩的,其他国家虽然对摩托车也有一定的限制,但是不像中国一样,对摩托车是一刀切的禁止,比如说,日韩、越南等地区,有些快速路是禁止摩托车通行的,美国、意大利是排量太小的摩托车不能上高速,但是只有咱们这,是全国几乎所有大城市的主城区,都采取措施禁止和限制摩托车行驶。
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李书福代表公布了建议《适度放开“禁限摩” 科学规划城市摩托车行驶》。在欧洲的巴黎、米兰等地,当地政府都制定了具体措施,把摩托车纳入多元化的交通体系,提高交通的流动性,倡导多开一辆摩托车就能少开一辆汽车,以抵消使用汽车带来的油耗、道路通行率、车位占用面积
党媒《人民日报》发文力挺摩托车,探讨放宽“禁限摩”政策,拉内需、促消费、惠民生。毕竟,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实施“禁限摩”的国家,适度放开“禁限摩”,科学对待摩托车,科学对待老百姓选择摩托车作为出行工具,进一步增强民生福祉。
禁摩持续多年,网上呼吁解禁的人越来越多。理由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城市汽车越来越多越来越拥堵,另一个是现代骑摩托车的人素质高了,会遵守交规。此外,支持解禁的人还认为,各地对摩托车一禁了之,其实是一种懒政思维。和三四十年前相比,城市的交通出行环境,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经过不断地试错终于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高速四冲程发动机的两年后,1885年,集工程师、工业设计师、发明家、实业家头衔于一身的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创始人之一——戈特利布·戴姆勒发明了更为紧凑和轻盈的内燃发动机,取名为“祖父时钟”。
摩托车是和电动车一样的两轮交通工具,唯独的区别就是一个用油一个用电,一个是过去的两轮交通工具的“主力”,一个是现在的两轮交通工具的佼佼者,虽然摩托车如今已经是比较小众的交通工具,但小行家今天还是聊聊,是谁让摩托车消失?“争议”了30多年“禁摩令”,解禁迎来希望?是谁让摩托车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