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定图书馆大厅的终端机上,市民可以输入领票号,提取提前在网络上预订的活动入场券。创图科技工作人员为上海各区县相关部门开设数字文化馆操作实务培训。经过创图科技近年来的不懈努力,上海各区县文化云已初具规模。
在历史和现实维度中,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上海这座城市孕育、形成、发展和激荡。面向未来发展,面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面对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作为“龙头”的上海,如何用好这三种文化资源,是一个重要课题,更是一项光荣使命。
地缘相近、文化相通、意识相近,是上海大都市圈的基本特点。本文在上海大都市圈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上海大都市圈面临着文化协同共识性有待加强、“文化+”的融合发展深度及广度不够等问题,最后结合达成文化战略共识、突出文化强市、促进文旅融合发展、重塑区域文化品牌的思路,提出上海大都市圈文化发展的整体保护与活化遗产群、共建江南韵味的镇村联盟、构建魅力彰显的文化旅游圈、联合策划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开展大都市圈文化人才互通等基本策略。
在繁华商圈看一场音乐剧,到“二次元”主题商场打卡一场快闪活动,跟着漫展、演出奔赴一座城……这个暑期,游客出行热情高涨,不断涌现的新产品、新业态“点燃”了一座座城市楼宇的消费活力。迅猛生长的“新楼宇经济”,正在成为上海文商旅融合共生的生动注脚。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深耕文化之美 锻造文化之魂——上海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城市样本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12月3日,20家来自国外的博物馆和18家国内博物馆的馆长及负责人会聚上海,参加在这里举办的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共论博物馆如何创新求变。
无人机空中拍摄的枫泾古镇。新华社记者王翔摄新华社上海6月20日电题:寻迹“沪派江南”新华社记者张梦洁、赵逸赫脚踩青石板路,穿行小桥流水,枫泾古镇里白墙黛瓦的水乡民居和古朴静谧的田园风光让人在炎炎夏日寻得一处清静。感受沪派江南,这个文艺范与烟火气碰撞融合的古镇不容错过。
新春快乐Happy Chinese New Year一年一度新春佳节即将来临,这是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规划展示馆特别企划“指尖上的江南民俗·沪派非遗迎新年”系列活动,邀您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