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毛泽东的诗词水平,离不开一首《沁园春·雪》,可谓封神杰作。在那个战火与压迫共存的时代,诗人毛泽东用轻快流畅的语言,将北国雪景传送到每一个人眼前,有志之士豪放的心绪全盘托出,既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之情,又暗含着波涛汹涌的报国之志。
毛主席为了纪念他的妻子杨开慧,为她写了一首《蝶恋花》,这首词一经发表,引来了无数人的欣赏。而胡适的言论也在中国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除了他是一位文学家之外,同时也算的上是毛主席的好友,他为何会发出这样的言论?
1957年,毛主席创作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见报以后风靡全国,得到了国内文坛的一致好评。两年后的春天,胡适在海外读到了《毛主席诗词十九首》,评价说:“真的有点肉麻”、“‘全国文人’大捧的‘蝶恋花’词,没有一句通的”。
胡适曾评价毛泽东的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没有一句通的”,这是什么原因?1957年5月毛泽东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和题目表达的一样,这首词是应答李淑一的作品《菩萨蛮·惊梦》的,这两首词牵扯出了一段悲伤的历史和两个家庭的革命记忆。
1959年,胡适在台湾读了毛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后,非常不满意,并严厉批评了这首词。1959年,胡适在台湾偶然读到了毛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读完后很不满意,认为这首词在韵律上有很大的问题,甚至说“整首词没有一句好的”。
胡适是近代的文化旗手,他的为人处世就像他倡导的白话文一样平易近人。当年,他选择离开大陆,如今,似乎只有洒水车的“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才会让人们想起那个儒雅俊美的男子。在离开大陆之前,毛泽东是希望胡适留下的。胡适却对劝他留下的人说,“人家,信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