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二姐,村子里曾经的天才少女,擅长仿妆,画谁像谁。二姐打小就爱美,百天抓周的时候,别人都抓笔墨纸砚,二姐一把子抱住二姨的化妆包不撒手。24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二姐接触到了汉服,从此打开了人生新天地。
近年来,随着西安文旅持续火爆,人们穿汉服打卡大雁塔、体验“一秒钟穿越回大唐”已蔚然成风。大雁塔周边更是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汉服露天拍摄基地”。众多汉服体验者的拍照需求吸引了不少摄影师在此扎堆儿,抢单、比价、拼服务成为他们的业务常态。
“汉服”蕴含了五千年的华夏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礼仪风俗、审美品格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唯美标签!近年来传统文化回归我们的生活穿 汉 服 拍一套国风经典大片已成为时下一种潮流 袅袅伊人,翩若惊鸿小编整理了这些在西安超级适合古风拍照的打卡点快来看看有没有你中意的地方吧!1.
今年以来,西安市按照“八个方面重点工作”部署安排,围绕“着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任务,坚持文化赋能,用沉浸式的体验之旅实力“出圈”,不断推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西安1月22日电 题:西安汉服馆老板的“灵蛇小财神”作者 张远 杨淇越22日是农历小年,在位于西安市阳明国际大厦的一处汉服馆内,老板贠维拿出一套有蛇年元素的汉服向中新网记者展示:“这叫‘灵蛇小财神’,年前特别受欢迎,很多顾客都预定了。
图为游客在大雁塔景区拍照留影。 张远 摄图为游客穿着汉服在大雁塔景区拍照留影。 张远 摄 图为游客在西安城墙永宁门游览。 张远 摄 图为夜色中的西安钟鼓楼。 张远 摄 图为西安大雁塔景区游人如织。 张远 摄 图为游客穿汉服在钟楼前拍照。 张远 摄 图为游客身着汉服在大雁塔前拍照。
大年初一,全国各地都洋溢着欢度春节的浓厚氛围,“旅游过大年”成为近年来的新风俗。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年三十至大年初八的旅游消费(含酒店民宿、景点门票、交通等)预订量较去年增长约7倍,火爆程度可见一斑。春节旅游黄金期,也是消费的旺季。
华商网讯 (记者 钟梦哲)得益于盛唐文化基因的千年沉淀,这几年汉服文化开始在西安走红。挖掘历史IP,将文化资源“活化”,给旅游产业带来新的活力,也带来更多全新的就业机会。“西安对盛唐文化IP的发掘,使得汉服也走红出圈,现在来西安旅游穿汉服‘打卡’,几乎成了外地游客必做项目。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这是唐代诗人杜牧描绘盛唐长安时的诗句。“绣成堆”一语双关,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和西绣岭,又形容骊山美不胜收。如今的西安,再现“锦绣成堆”。无论是回民街,还是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华服霓裳,鬓影衣香。
汉服租赁、拍摄生意火爆。图为8月份,游客在西安大雁塔景区拍汉服写真的场景。(视觉中国)从小众圈层走进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汉服正在“蝶变”。市场上更具“性价比”的汉服不断涌现,这背后是中国汉服产业近几年的艰难探索。
春节期间,位于西安曲江新区的“长安十二时辰”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街区迎来旅游高峰。在这个涵盖唐食荟萃、百艺手作、文化宴席、沉浸演艺等多种业态的街区里,许多游客身着汉服、绘上美妆,游览、留影,感受大唐风貌,体验“唐潮”之旅。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唐·李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吹过的风都是文化,脚下走的都是历史”“锦绣成堆,云想衣裳,华灯初上,叫我一夜入盛唐”“仿佛一场时光之旅,让我穿梭于古今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