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9月24日电 (记者 刘大炜)24日8时整,随着蓝白相间的船体缓缓驶入尖沙咀码头,刚结束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任务的中国大洋综合科考船“深海一号”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正式开始访港行程。这是“蛟龙”号首度访港,也是国家深海大洋领域科考船时隔18年再访香港。
据新华社“深海一号”电 (记者王聿昊)船时8月18日13时许(北京时间11时许),深蓝色的西太平洋海面上,“蛟龙号”搭载科学家许学伟、潜航员齐海滨和张奕完成航次首潜,这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首台7000米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第300次下潜。
明日(24日)香港将在尖沙咀海运码头举行“深海一号”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进港欢迎仪式这也是“蛟龙号”首次到港“蛟龙号”首次到港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自8月10日起航以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已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18次下潜任务,搭载包括8名外籍科学家在内的十余名中外科学家探
“维嘉海山是一座科研人员已经较为熟悉的海山,但今天的下潜依然令人印象深刻……海星、珊瑚等生物在海山山顶集中分布。”科考队员高伟参与了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最后一潜,走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载人舱,他激动地向中外科考队员分享今天的下潜见闻。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这是咱们老祖宗千百年来的梦想。但现如今,这些梦想已经一一实现了。比如今天要讲到的蛟龙号潜水器,就是一个圆梦工具之一。截至今年8月份,该潜水器已完成第300次下潜。
记者今天(9月6日)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9月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第14潜。至此,该航次国际科学家下潜工作全部结束。本航次共有8位外籍科学家和3位中国香港科学家搭乘“蛟龙号”下潜,下潜区域包括西太平洋6座海山和1个海盆。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陆芳1月11日,由林超贤执导,梁凤英监制的战争巨制《蛟龙行动》曝最新特辑,揭秘影片激烈的战况、复杂的战场、耳目一新的装备……影片大胆破冰填补了潜艇大战题材空白。 放眼全球,潜艇战一直如同电影题材中的“无人区”,全球相关影片都屈指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