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一年中长高的黄金时期,不少家长都在争分夺秒给孩子抢时间。宁波的李先生,因为儿子身高是全年级最矮的那一批,决定给孩子打生长激素,一年花费四到五万元;而王女士担心女儿受遗传因素影响,将来身高不够,给她报了一个运动增高的班,费用近四万元...
这么冷的天,有位妈妈带孩子在路边,卖着东北名吃“糖葫芦”。孩子头戴红色连衣帽,被风吹得瑟瑟发抖,躲进了三轮车的破被子里面取暖。有路人问孩子:“你冷不冷啊?”孩子不想让妈妈难过,只能违心地说“不冷”。按理说,每个小孩子的起跑线,都应该是一样的。
医警父母奔赴抗疫一线,妈妈视频教11岁女儿给自己打针,2月21日,在抗疫的特殊时期里,浙江永嘉民警吴书剑抗战在一线,他的妻子作为医务工作者也请缨去到隔离区,他们11岁的女儿通过视频,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会了给自己打针。
Pic from unsplash直至Lucky诊断出自闭症,我才真正体会到“母亲”二字的沉重。三岁的Lucky仍然不会说话,想要什么东西就用手指示意,我们也能很快地理解他的意思,家里老人也说“贵人语迟”,所以便从未怀疑过有什么不妥。
用“拼了命”来形容,小小身躯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凄厉的哭喊声让人感到震惊,整条走廊都被惊动了。一个人的情绪如果没走到极端,能有“拼了命”的能量吗?可以想象小男孩的恐惧到了什么程度,也可以想象打针这件“小事”给孩子带来多么大的心理折磨。
口述/李 欧撰文/大 树在北京一间狭小的出租房内,我取出针管和药,熟练地配好,然后挽起孩子的袖子,慢慢地注射。一针下去,孩子哇哇大哭,但我却顾不了这些。我无法想象,我自己是一个晕血和怕打针的人,如今变成了这般模样。我之所以选择自己给孩子打针,都是迫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