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Kang在他的著作《西方之前的东亚》中认为,中国与其儒家邻国——朝鲜、越南、琉球群岛和日本,或称“汉化区”——之间的关系,与近代早期欧洲的同一时期相比,要和平得多,因为这些国家拥有在朝贡体系中同样的思想、规则和价值观。
前段时间,电影《无依之地》摘得金球奖,让不少看过电影的朋友开始畅想起这种现代游牧式的生活。然而,成长于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多半只是通过书籍和影视作品构建自己心中对游牧生活的想象。而那些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游牧民族,我们对他们的生活真的了解吗?
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15日电(记者张丽娜、王靖)在此间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乌云达来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的游牧文化生态急剧变化,蒙古族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正逐渐被城市化和外来文化影响所消融变异,游牧文化保护面临着严峻形势。
中国是一个农耕+游牧的二元国家,游牧民族的人口数量虽然较少,但是游牧民族地区占据了中国的大半部分疆域,游牧民族在历史上也为中国的开疆拓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中国从古至今出现了无数的游牧民族,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和现代的游牧民族都有什么渊源,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
巴音宝格达敖包意为“富饶的神山”,周长30米、高3.5米,是清代达尔罕、茂明安部落共同祭祀的敖包。开幕式现场提着马奶桶的蒙古族额吉。具有悠久历史的马奶桶是游牧民族必需的生活用品。 达茂草原岩画中表现最多的是牛、马、羊的形象,记录了游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