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福州9月14日消息(记者罗晓英)来福州,簪福气。9月13日晚,2024福州“三条簪”妆造文化活动在福州三坊七巷举行。活动将“三条簪”非遗文化与千年坊巷相融合,打造“三条簪”非遗快闪、国潮秀、妆造文化展、非遗妆造体验等活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福州“三条簪”妆造文化魅力。
福州的“三条簪”太火了!快看,著名演员娄艺潇也来福州体验“三条簪”装扮!9月20日—21日晚,音乐剧《基督山伯爵》中文版亮相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以俄式美学和大戏风范征服了许多福州观众。21日下午,演员见面会在海峡文化艺术中心举办。
“她们皮肤白皙,乌黑的头发上插着上、左、右三条刀刃般雪亮的银簪子。”这是福州作家冰心笔下故乡妇人的“三条簪”。今年11月初,福州传统梳妆技艺(三条簪)入选福州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沉寂了百余年,福州女子头上的“三条簪”在2024年“红”了。
来源:【福州广电-福视悦动】今年中秋假期去哪儿玩?来福州,簪福气!9月13日晚,一场穿越古今的非遗文化盛宴在三坊七巷拉开帷幕,“来福州 簪福气”2024福州“三条簪”妆造文化活动在此举办。本次活动由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活动将持续至9月17日。
10月31日上午,福州馆在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馆,由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策展的15家福州文化企业及近百件展品亮相现场,围绕“有福之州”品牌主题,突出福州文化产业发展特色,集中展示近年来福州文化产业发展成果。福州“三条簪”妆造展示吸睛。
N海都见习记者 何丹莹/文 全媒体记者 蔡凯/图“来福州,簪福气。”今年中秋,一项源自古代福州的传统发饰——“三条簪”在榕城的大街小巷中走红,不少市民游客趁着假期慕名体验“三条簪”造型。“三条簪”的形状扁平如剑头戴锋芒,柔中有刚。
先有众多自媒体博主分享亲身体验,后有万妮达、陈昊宇等明星流量加持,福州“三条簪”(又叫“三把刀”)火爆出圈,掀起“来福州,簪福气”热潮。国庆假期,“三条簪”体验成为福州文旅又一张名片。记者走访各大历史街区,看到头戴“三条簪”的游客随处可见,其中不少人还是为了“簪刀”专程前来福州。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雪薇(池志海供图)“簪花热”今年蔓延全国,不少游客戴着簪花逛福州三坊七巷,感受“福建之美”。簪花起源于泉州,而在福州,古时的女性则在自己的头上“簪剑”,这就是福州传统发饰“三条簪”,不少老福州人也管它叫“三把刀”。
N海都全媒体记者 陈逸之 唐明亮中秋、国庆将至,为展现“非遗+国潮”的独特魅力,9月14日至10月7日,“山海福厝”国潮嘉年华将在福州持续举办,为市民游客带来国潮风味的文化盛宴。14日,启动仪式在三坊七巷举行,以“国潮”形式创新演绎传统文化,全方位展现独特的闽都文化时尚力量。
三坊七巷景区内“三条簪”妆造的演员表演东南网9月13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 文/图)这些天,福州三坊七巷多了许多头戴福州“三条簪”、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游客在打卡拍照,令人感觉梦回旧时闽都。记者今日探访三坊七巷,揭开福州“三条簪”火爆出圈的流量密码。
最近,福州的“三条簪”火到省外去了!前些日子,福州晚报报道了《福州“三把刀”妆束期待火出圈》,讲述一群福州汉服妆造师复刻“三条簪”(又名“三把刀”)妆造,并以“福州传统妆束技艺”成功入选鼓楼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福州三条簪火出圈!1月3日新华社主管主办的媒体《新华每日电讯》整版关注!一起来看原文↓↓闽都唤醒三条簪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李昊泽说起刀与发簪,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可福州却有一种叫“三条簪”的打扮,偏偏要以刀作簪,近来颇受姑娘们青睐。
2024年暑运即将落幕,但大家周末出游热度仍然不减。福州的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最早的商贸发源地,经过这些年持续改造修复和活化利用,如今,这里成了当地市民和游客,周末出游的热门“打卡”地,既有特色的传统非遗表演,还有潮流的现代街头艺术。
“三条簪”妆造文化活动启动,将持续至17日又美又飒!来福州簪福气!“三条簪”T台秀吸引了许多游客。13日傍晚,在光影交错中,头戴福州“三条簪”、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女子在三坊七巷款款而行,让游客仿佛回到旧时坊巷。这是“来福州 簪福气”2024福州“三条簪”妆造文化活动中的一幕。
中新网福州10月1日电(叶秋云)众将之门国潮街舞、三条簪独舞、新闽剧《贻顺哥烛蒂》……30日晚,“双杭‘商’海经”三捷河沉浸式演绎在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首秀。在三通桥上,福州八家将民俗舞蹈与说唱、街舞相结合,引得围观市民、游客纷纷举起手机拍照留念。
国庆假期第三天,福州文旅盛宴火爆上演!54场精彩纷呈的活动,带你领略非遗魅力,感受国潮风尚,共享丰收喜悦。从闽剧专场到歌咏展示,从“三条簪”体验到马尾船政国风文创集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坊巷民俗快闪活动。
国庆假期第三天福州文旅盛宴火爆上演!54场精彩纷呈的活动带你领略非遗魅力感受国潮风尚共享丰收喜悦从闽剧专场到歌咏展示从“三条簪”体验到马尾船政国风文创集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坊巷民俗快闪活动。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文化中国行】“演员头上那别致的发饰妆造是什么”“没想到能看到如此精彩的皮影戏表演”“让南来北往的游客有别样的体验”……非遗项目、民俗文化已成为文旅新体验,国庆假期,本报记者前往全国多地,深度感知其中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