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比起田螺而言体内的寄生虫多非常多,并且要煮很久才能把其体内顽强的寄生虫全部杀死,福寿螺的肉质本身就比普通的田螺还要老,如果煮了太久的话就很硬,外面小部分无良商家为了保持口感并不会煮太久,这就导致寄生虫杀不死,容易感染人体。
随着气温升高,福寿螺进入繁殖期。作为含有大量寄生虫的外来物种,它的危害性极大,一个福寿螺的体内寄生虫可达6000条。而又因福寿螺和田螺外观相似,很多消费者难以区分,容易被一些商家拿来冒充可食用螺肉。近日,全国多地出现“福寿螺上餐桌”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发公众关注。
澎湃新闻记者 夏如初 实习生 范怀金澎湃新闻记者近日暗访福寿螺被加工后冒充田螺销售的报道引发多方关注。记者在重庆某市场买到的福寿螺。澎湃新闻记者 夏如初 图截至7月5日,多地省、市监管部门以及疾控部门刊文,对福寿螺食用风险等情况作了进一步说明和提示。
7月4日,记者从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近期,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福寿螺肉被去壳加工“伪装”成田螺肉流入市场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防范消费者错误选购、食用福寿螺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海南省市场监管局特向广大消费者发布关于谨慎食用螺肉的消费提示。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近期,有网友讲述了自己误食福寿螺的经历。6月2日,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张宇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福寿螺是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硬壳软体动物,是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的中间宿主。5月到8月是繁殖高峰期,且繁殖能力很强,可迅速扩散。
不过吃了它,不会添福添寿,反而可能会有致命的风险。因为是外来生物,近几年扩展蔓延的速度非常快,此前在苏南地区,如苏州、无锡、常州太湖流域比较多,现在监测结果显示,已经扩展到苏北地区,前两年在宿迁泗洪,甚至更北的地区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