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那些“打的也不复读”的同学不一样,出了高考成绩,爸妈没有费任何口舌,我就下定决定要复读了。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区属学校,竟然有两个复读班,每个班都在50人以上,也是在这个班里,我“见识”了各种各样的复读生。1 心有不甘 再拼一把。“心有不甘,再拼一把”就是我当年复读时,最真实的心理写照,所以,我复读地心甘情愿,劲头十足。
一波三折的高考作者:杨素凤我是1980年高中毕业的,那时初中、高中学制都是两年,大学、高中中专分开考。上初中时学习不错,我班只有10来个同学考上高中,我是其中之一,当时还在鼓楼出了大红榜,全家人为此喜气洋洋。
2023年6月24日,在我收到短信的那一刻,356分,我的内心是麻木的,自己高中时的不认真不努力在此刻变得具象化,想哭但却又哭不出来,迷茫,挣扎,彷徨包围着我,看着同学们互相询问成绩,我把自己封闭了起来,拒绝和任何人交流。
一直是晴天:一个复读生的独白投稿|王晓涵 整理:异地君也许永远不会有人知道,城市的某个角落里的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眼睛哭到红肿,两只手在不受控制的微微颤抖。直到走出高考考场的那一刻,我都从未想过复读生三个字会被硬生生安在我身上。
▲每 个 微 小 的 声 音 都 值 得 被 听 见——蒲公英微校园——夜深人静,坐在电脑桌前,端着冲好的咖啡,思绪一点一点回溯。打开记事本,却不知该如何书写,那些变得陌生,但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事情。复读,总归不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情,却是很多人一辈子没有的记忆。
关晓琳(广东江门一中)去年的夏天,怀着一种不甘心、不服输的心情,我选择了复读。理转文加上改考全国卷,所有人都觉得我疯了!其实我很害怕,感到前路漫漫一片漆黑,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的,也不知道等待我的会是什么结果,从头再来的勇气也不过源自破罐子破摔的一时脑袋发热。
自信大方、开朗健谈,这几乎是所有老师对邵同学的最初印象。关于复读,他毫不吝啬的想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起初,因为成绩不理想,不愿意选择一所不喜欢的学校,他决定来到精华复读。他的目标一直很明确,学法律、学国际法,是兴趣,更是理想。
近些年来,由于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很多高校毕业生将目光投入了较为稳定的公务员岗位或是事业编制,使得“考公”、“考编”热持续“升温”。对此,一些经过复读升入高校的学子或是打算复读的学生十分关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复读生的身份会不会影响到今后的“考公”、“考编”?
高考到现在,内卷程度越来越激烈。而“衡中模式”也可以说是内卷化的开端。虽然网上有各种衡水中学的作息表,但真正在衡水中学读书是一种什么体验,却没有多少人了解。研究生在读的小王最近在接受“北京青年”媒体采访的时候,就详细讲述了自己在衡水中复读一年的亲身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