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后人读这首诗的时候也会有哀思之情油然而生。然而,哀的情绪过度对身心无益。下面,徐堂主就来说说如何认识、化解哀和怨。清明节是人们踏青扫墓,追忆怀念逝去的亲友,寄托哀思的时候。国家恢复传统,把清明节列为法定假日,也正是顺应、恢复了这个优良的传统。
■ 周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可以说,礼仪贯穿国家、社会、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古人在社交场合的润滑剂,更是维系社会伦理纲常的规矩和方圆。笔者近日读到同济大学哲学系曾亦教授的新著《古人的日常礼仪》,深感此书值得细细品读。
贵州省省委宣传部老部长、贵州省雷锋精神研究会首任会长翟荣凯撰写的《退思录 》,轻叩每个读者的心灵之窗。生活从来就不是一个完整的长篇故事,它是凌乱的, 需要一个一个地去面对它、经历它、感受它、咀嚼它、 回味它和感恩它。《退思录 》让人读出一位退休老干部,对生活的敬畏与感恩。
莫过于葬礼,我们中国人说节哀顺变,任何安慰都是无力的,所以我会造一个句子说,There's nothing l can do with her grief.面对她痛失挚爱,我无能为力,只能愿她节哀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