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其烧制技艺兴盛于宋徽宗年间,位居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有“天下宋瓷汝窑为魁”之称。癸卯兔年,汝瓷非遗传承人,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外形,传统的天青色上釉,精雕细琢,制作出一只憨态可掬的汝瓷兔摆件。
谁还记得,天予云破已经十一年了,老玩家可能会深思一阵说:“原来已经这么久了,但真爱永远不会忘”。后来,天予的云破问世,釉面上散发出的那一抹若隐若现的青色,是一种此前从未见过的青色,却又像是似曾相识的青色,上手后才猛然间意识到,这不正是苦苦找寻的天青色吗?
2024年7月4日《平顶山晚报》2版王国奇研究宋代汝瓷残片釉色王国奇向青年瓷工传授汝瓷修釉技法王国奇烧制的月白釉玉壶春瓶□平报融媒记者 巫鹏/文 王尧/图摆支钉,架素胎,检查密封,点火……7月2日,位于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的宝丰县宋代汝瓷研究发展中心,55岁的王国奇忙着烧制瓷器。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建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冰珂“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五一”假期,汝官窑遗址——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迎来了一批汝瓷爱好者,在参观完汝官窑遗址展示馆和宝丰汝窑博物馆后,又购买了精美的现代汝瓷器物,兴致勃勃、满载而归。
壁画《源远流长》。杨贻童摄水运仪象台天衡。杨贻童摄大晟编钟。人民网记者 尚明桢摄磁州窑。杨贻童摄外国友人趣味感受北宋文化。人民网记者 尚明桢摄《清明上河图》投影展厅。人民网记者 尚明桢摄钧窑。人民网记者 尚明桢摄开封市博物馆。杨贻童摄开封市博物馆内陈列的汝窑展品。
在善窑厂车间的窑炉前,李善明查看汝瓷产品的烧制情况(8月28日摄)。“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诗中描绘的便是兴盛于中国宋代的汝瓷,汝瓷因产于汝州得名,温润如玉的天青色也为其在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江西景德镇,45岁的李善明就是一位专注于汝瓷技艺的陶瓷匠人。
【原标题】从汝瓷看中华文化对日深远影响文/本报驻东京记者 郭丹“宋朝是对日本文化影响最深远的中国朝代之一,尤其是以陶瓷、茶、禅、汉方药、绘画、丝织、插花、螺钿、刀、扇等文化产品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对镰仓、南北朝、室町时期的日本文化生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促成日本文化的重要底色。
大河网讯 6月20日,14名参与“2024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中原行”的豫港青年学子走进瓷魁之乡河南汝州,豫见一抹天青色,聆听非遗汝瓷风铃般的开片声,感知悠远灿烂的宋代汝瓷文明。2024范长江行动中原行参观汝州市玉松汝瓷有限公司。“雨过烟云散漫时,一抹天青为汝来。
传说一千多年前,宋徽宗做了一个梦: 雨过天晴,天空云破,出现了一抹神秘的天青色。 醒来后,即命汝州御窑烧制此色瓷器。 徽宗的这道圣旨不知难倒了多少工匠,但最后汝州工匠不负圣望,技高一筹,经过百般磨难,终于烧制出了“雨过天晴云破处”的“天青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