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多分布在我国南方淡水水域,繁殖力极强,一年可产卵20-40次,每年的4-6月和8-10月,是福寿螺产卵和孵化的高峰期,年产卵量可达3-5万粒,因此它能迅速扩散,一旦爆发,会严重破坏周边的生态系统。
关于它的“战绩”,那可就多了。为了老爷们吃得放心,小命要紧。万一不幸吃了福寿螺,感染上了这种寄生虫,它就会在你体内citywalk一番,穿过肠道黏膜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到达身体各器官,引起损伤和炎症反应。
然而在这个时候却也是田螺盛产的季节,所以很多人会选择不去买而是去河边自己挖一些来吃。然而如今的福寿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很多人去河里打福寿螺吃,但是福寿螺的寄生虫很多,前几年就曝光了几件被吃到的福寿螺体内发现成百上千的福寿螺体内都有寄生虫,而且寄生虫的数量也不低,有的寄生虫多达6000条。
近日,福寿螺被“伪装”成田螺肉制成食品出售给消费者引起热议。“螺”贩子张军(化名)表示,带壳福寿螺每斤卖5毛钱,田螺的价格则要贵很多,带壳的每斤3元,冻肉每斤10元。福寿螺屡屡被关注都和它体内的“广州管圆线虫”有关。
近年来,因误食福寿螺而感染寄生虫的事件不在少数。近日,两夫妻徒手铲除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新闻受到大众关注,让不少网友感叹防不胜防。今天,话题#夫妻不戴手套铲除福寿螺感染寄生虫#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网友热议。问题:让人“闻螺色变”的福寿螺是什么来头?如何区分福寿螺和田螺?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刘琪莎 陈旭丹图/视觉中国炎炎夏日,吃宵夜时嗦上一口田螺,喝一杯啤酒,美滋滋。然而,如果商家把田螺换成了福寿螺,则有可能隐藏着致命的危险。据报道,2006年北京一家很火的川菜馆,推出一道菜:凉拌螺肉。本来用的是海螺,但餐馆却换成了福寿螺。
福寿螺多分布在我国南方淡水水域,繁殖力极强,一年可产卵20~40次,每年的4—6月和8—10月,是福寿螺产卵和孵化的高峰期,年产卵量可达3万~5万粒,因此它能迅速扩散,一旦发生,会严重破坏周边的生态系统。
最近媒体暗访曝光福寿螺产业链,这个寄生虫3位数的夭寿螺正偷偷的爬上食客的餐桌,要知道,这个福寿螺已经被我国拉进黑名单了,一些不良商贩竟然收购野生福寿螺冒充田螺卖给食客,还做成了预制菜,这让人心里发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