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它能向别国展示我国的文化,是国家的象征;对内,它是人们日常交流的载体,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说起普通话,当年在选举普通话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传闻说:“最后票选的结果里,粤语和四川话是排名前列的佼佼者,尤其是粤语,更是只差一票就超越普通话成了官方语言”。
北京大学教授曾经编著过一本《南方为何多方言》,这篇文章出自《乡音难改》在其中多次提及到了,在民国时期广东为经济大省,也有很多位高权重的存在,当时有很多议员都是广东人,于是就有传言传出当时广东很多议员都表示要将广东话设置为标准国语,这种说法一经发布就在多方媒体引起轩然大波,于是也就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谣言,粤语以一一票之差差点成为国语。以上通通都是谣言,这个谣言的万恶之源来自美国,这个故事是出自这个版本:18、19世纪,大批德国人移民美国,如今全美人口有17.1%自称是德国后裔,远高于自称是爱尔兰裔,英格兰裔,苏格兰裔的比重,同时德国后裔遍布美国,特别是在中西部有相当大的人口优势。
“唐诗宋词是用粤语写的!”“民国初年,粤语差一票没能成为国语……”“联合国已经把粤语定义为语言啦!”“粤语是语言,不是方言!”……只要你是广东人,就一定对以上的说法不陌生。这些关于粤语的传闻在微信群、贴吧、论坛上传播,不但说得有板有眼,甚至还有官媒当作资料引用。
网络上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某某”方言当年只差一票就成为国语,这里的某某方言有多个版本,如:粤语、四川话、陕西话等等,说是当初定国语时,全国代表投票,北京话只以一票的微弱优势击败了某某方言,最终成为国语,也就是今天的普通话。
大多数人认为在民国时期,粤语差一票就成为国语,并且还说得头头是道,据说当时在民国时期定国语时粤语的呼声最高,因为当时有很多人都是广东人,但是孙中山为了以后的统一大业最终决定将北方话作为国语,而粤语就这样以一票之差落选。
有人说欧洲从来都没有通用语,一堆国家都有各自的语言,并没有影响欧洲繁荣发展。而就在此时此刻,同为斯拉夫人的俄乌两国正为顿巴斯俄语区独立问题发生战争,在战争和新冠病毒的阴影下,欧洲国家物资短缺、物价飞涨、资本逃离、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