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春运”二字首次出现在媒体上。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务工流、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开始在春运汇聚,春运真正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当时间的脚步来到2025年,春运也发生了新变化。首先就是出行结构的变化。
来源:【三门峡日报-中国三门峡网】□赵志疆1月14日,春运大幕正式开启,无数人开始整装待发。今年春节有两大变化:首先,这是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非遗年;其次,从今年开始,除夕正式纳入法定假日,春节假期变成了8天。
随着蛇年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一年一度的春运大幕再次拉开。然而,今年的春运却呈现出了一幅别样的画面:高速公路拥堵不堪,绿皮火车人满为患,而以往备受追捧的高铁却显得冷冷清清。这一奇异景象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不少人纷纷发问:高铁快捷舒适,为何却遭冷落?
随着2025年春节的脚步渐近,一年一度的春运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人口迁移现象,春运不仅承载着数亿人归乡的心愿,也是观察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个独特窗口。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春运就已经成为了一个显著的社会现象。
春运,作为中国特有的年度大迁徙,每年都牵动着数亿人的心。关乎民生、见证发展,更是一段抹不去的记忆,它承载延绵乡愁、记录家国情怀、镌刻变迁时代。每年通过“春运”窗口,我们可以感受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向往,出行日益便捷的时代进步,以及流动中国迸发出的强大活力。
2024年春运已经进入下半程,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月16日,今年春运前22天全国已经有50.92亿人次人员流动。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2023年春运40天,全国有47.33亿人次人员流动,这已经是过去的最高纪录。
1月14日,一年一度的春运已经拉开大幕。四川省春运工作专班预判,2025年春运期间,四川综合交通运输将突破9300万人次,其中道路运输客运量占比超过一半;全省路网车流量超过1.3亿辆次,高速公路出行总量将再创新高。相较往年,公路出行有啥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