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姑娘花花,和草莓结缘13年。不幸的是,多年前花花确诊白血病,种植草莓成为她唯一的收入来源。对于花花来说,草莓不仅仅是一种水果,更是她战胜病魔的希望。然而,随着网购日新月异,花花却常常因为操作失误而出现发错货的情况。后来,一位朋友向他介绍了一位快递小哥,他耐心地教花花进行操作。
晚上下班了,我离开了公司回家,公司离家不远,大约有500多米,当我快要走到小区门口时,看到一辆三轮车停在小区门口外边,一位年轻女子站在三轮车旁正在吆喝着卖草莓:“卖草莓,新鲜又甜的草莓,自家大棚里种的草莓!不打药绿色环保。”
近段时间以来,草莓逐渐上市,在四川天府新区太平街道的一些草莓种植基地内,90后女孩杨亚频繁穿梭。自2020年成立农业合作社以来,她已经带动当地农户通过电商渠道每年平均销售各色特色水果2万余斤。从乡村里来,到乡村里去。
“来来来,新鲜的草莓尝一颗吧~”刚过去的周末,青岛市栈桥广场熙熙攘攘,在这里,青岛市第二届第一书记推荐农产品展暨第一书记与党建联络员推荐农产品进社区活动正在举办。大力向市民推荐草莓的这位青岛大嫚,正是青岛市妇联派驻平度楼里头村的“第一书记”孙红丽。
衣锦还乡是大多数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的梦想,毕业后愿意回到农村工作的少之又少。今年27岁的赵媛却是一个特例,2015年大场镇南辛庄村招聘农村淘宝合伙人,赵媛毅然报了名,并且成功将农村淘宝店做了起来,不仅极大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而且还用网络帮助村民解决草莓销售的难题。
昨天,气温有些低,在位于吴江同里北联村的禾田农业草莓园里,一场“姑苏图书室爱心义卖”进行得热闹非凡,20多户爱心家庭赶到现场参加义卖,短短3小时就卖出了50多公斤草莓,筹得款项3398元。这些善款将全部用于购买爱心书籍,捐赠给贵州山区铜仁的孩子,在大山深处新建“姑苏图书室”。
经济观察报记者 郑淯心 辽宁省东港市十字街镇赤榆村的一个草莓种植大棚内,王霞在三脚架上放置好了手机,后面立起了补光灯,前面一张白色桌子上摆好了一箱草莓,在手机画面中,一颗颗红彤彤的草莓前置居中,草莓的后面才是王霞自己以及满眼绿色的大棚景象。
扬子晚报网6月23日讯(记者 张凌发 通讯员 翟德润)一名只有21岁的女大学生接手了父亲的“负百万”农场,与4名同学共同创立家庭千亩农场,预计年销售将接近1000万元,在创新创业的路上,她用自己的行动将梦想播撒在农场中,使连年亏损的农场实现了华丽转身,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