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历史的叙述者与文明的见证者。9月25日晚,“青春大讲堂·我和我的祖国”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学校举办。作为成都博物馆党总支书记、馆长的任舸选择了三件重量级文物,为大家开启了一场探寻成都以及中国文明发展的博物馆奇妙夜。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陈列在博物馆展柜里的文物,除了预防人为破坏风险外,要怎样躲过突如其来的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害?10月20日,“2024文物防震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博物馆举行,海内外学者分享文物防震最新成果。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761年,当流寓成都的杜甫听到蜀地的丝竹声时,说明早在唐代,天府之国的急管繁弦之音就已绕梁不绝了。如今,千余年的岁月浮沉后,如何找寻当年蜀地的歌舞升平的繁华场景?也许,在一场展览中可以寻到踪迹。
11月12日,李子柒时隔3年后发布新作品,播放量迅速过亿,引发全网热议。视频中,从立夏到大寒,李子柒用了近半年时间,为奶奶独家定制了一款名为“紫气东来”的漆器衣柜,柜门上雕刻的金麒麟栩栩如生,每一处细节都十分精致。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代代青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大思政课和青年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2024年9月25日,多位行业杰出代表齐聚成都,共同带来“青春大讲堂·我和我的祖国”
“舞者身姿跃动之间,我看到了李冰治水修堰的超凡智慧、姜维孤臣守剑阁的悲壮……”2025年1月1日,舞蹈诗剧《蜀道》作为开年大剧,在四川省文化艺术中心首演。该剧通过从古至今的一个个人物连接一段段历史,串联起蜀道千年历史脉络,以艺术的形式展现蜀道的历史文化与精神内涵,让观众津津乐道。
川观新闻记者 郑志浩 向宇 摄影报道舞台上,舞者坚毅的背影环绕,一众青年演员用极具张力的肢体语言演绎“五丁开道”的典故。2025年1月1日,舞蹈诗剧《蜀道》作为开年大剧,在四川省文化艺术中心首演。《蜀道》自2024年7月正式建组后,吸引了业内关注的目光。
面对壮美山河,他们会用脚丈量大地,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祖国一山一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大思政课和青年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2024年9月25日,多位行业杰出代表齐聚成都,共同带来“青春大讲堂·我和我的祖国”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