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定下来的事儿,那可是依据“任职、素质、能力、资历、军功”这五大要素细细考量,如同匠人雕琢美玉,慎之又慎。最终确定了元帅 10 人、大将 10 人、上将 57 人、中将 175 人、少将 800 多人。
1955年2月8日,国家批准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其中有明确说明: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这便是十大元帅的由来。
建国后的1955年,是人民军队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度。不用多说,相信大家都知道,元帅军衔是最高的。但他们在职务上还是有些区别的,共和国的第一元帅朱老总,不仅是十大元帅之首,同时还是党的重要领导人,是属于正国级的领导者,三军总司令,职位要高于其他九位元帅。
1955年评衔时,排在十大元帅最后一位的是叶剑英,而粟裕则位居开国大将之首。而且就实际评衔过程来讲,粟司令曾经主动向中央辞让过元帅军衔,那看起来“元帅之末”和“大将之首”的地位差异不应该太大,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关于我国1955年9月27第一次授衔的传闻,在民间和网络上一直有很多。因为我军主张历来军官与士兵同甘共苦,不允许军官搞特殊,而军衔制度被认为不利于团结士兵,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军都是只有职务,而没有军衔制度的。
1988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同年9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自此一个完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军衔制度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