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聚在一起烤肉、喝咖啡、聊天、晒太阳,松弛感十足,在“青年养老院”提前进入“养老”状态。9月25日,记者来到宁夏银川的一家“青年养老院”,感受年轻人的疗愈之旅。“青年养老院”不同于传统的养老机构,也不是“青年旅社”。它没有护工,没有医生,也没有养老设施。
年轻人也能入住“养老院”了?今年以来,河南、云南、重庆、安徽等地出现了多家“青年养老院”。和传统的养老院不同,这些位于山野城郊的“青年养老院”里并没有护理员或是医疗器械,而更像一个短暂逃离社会时钟的“躺平”场所。
今年以来,“青年养老院”成为新生活方式,在国内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在苏州的东西山,这样的“青年养老院”也有了现实场景。一群年轻人来此,喝茶、种菜、晒太阳、摘果子……放下了手机,放慢了生活节奏,进入了所谓的“养老”状态。
□蒋璟璟最近,“青年养老院”成为新兴话题。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打造的“养老院”,吸引另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此喝咖啡、聊天、种地、晒太阳……进入所谓的“养老”状态。很多咖啡厅、酒吧、民宿、农家乐也都打出“青年养老院”的牌子。事实上,当下80后、90后还远没到要“养老”的时候。
近期,很多咖啡厅、酒吧、民宿、农家乐都打出了“青年养老院”的牌子。这是由一群年轻人打造的“养老院”,吸引另一群年轻人来此喝咖啡、聊天、种地、晒太阳,放慢生活节奏,进入所谓的“养老”状态。有人说,这是青年人面对社会巨大的竞争压力和自我的精神压力,主动逃避和躺平的体现,不值得提倡。
喝茶畅聊、露营烧烤、撸猫遛狗、种菜浇花……近日,“青年养老院”这一新兴体验在多个城市走红,引发关注与讨论。在西安,也有年轻人住进“青年养老院”,过上了别样生活。正在流行的“青年养老院”是怎样的形态?有些什么样的日常生活?年轻人为什么愿意去?8月14日、15日,记者进行了调查了解。
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19日文章,原题:向往宁静悠闲生活催生“青年养老院”在江西南昌赣江支流的江畔,一栋色彩鲜艳的彩绘房屋在岸边矗立。范文强是这栋房子的主理人。他和3名“90后”朋友去年租下这栋旧宅,打造成“青年养老院”。
【来源:劳动者报】一般而言,养老院是为老年人提供养老照料服务的场所,而当下悄然兴起的“青年养老院”,重新定义“养老”这一概念。而在西安远郊,尤其是秦岭北麓也出现几家“青年养老院”。到底是什么情况,入住其中的年轻人又有哪些体验和想法,让我们一起走进其中一探究竟。
近期,“青年养老院”在多地悄然兴起。与传统养老院不同,青年养老院的服务对象是年轻人,它的职能也非真正的养老看护,而是为年轻人提供一个交友休憩、精神疗愈的场所。年轻人在这里可以一起喝茶种花,体验民俗文化,寻找山林野趣,卸下疲惫和焦虑,换上轻装,重新出发。
来源:环球时报 近日,一个年轻人应对生活压力的小众方式渐热,即几个人或者一群人到城市郊区一处场所过上喝茶、遛狗、种地的“慢生活”。这样的场所被形容为“休息驿站”,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民宿,也不同于“青年旅舍”。
日前,14个年轻人住进杭州滨江区一所养老院,“酒店标间”月租只要300元。去年,滨江推出“陪伴是最长情告白”项目,年轻人付较低的租金就能住进养老院,但每人每月助老志愿服务总时间不少于20小时,他们可以与老人聊天、教老人写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