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1360~1424,洪武三年,受封燕王。朱允炆却是在威望不足,准备不充分的状况下,听凭两三个迂腐的旧东宫文臣去削藩,朝廷中经过朱元璋三十载对功臣的血洗,已经没有良将谋臣帮他卖命,所以他去打一直在北平厉兵秣马的燕王本来就是种错误。
建文四年,经过四年的战乱,朱棣终于攻下了南京,持续了四年的靖难之役以朱允炆的失败告终。朱允炆是朱元璋长子朱标的次子,由于朱标英年早逝,其长子朱雄英早夭,所以一心想在新朝确立皇位继承原则的朱元璋就只能立朱允炆为太孙,准备百年之后将皇位直接传给朱允炆,当然这其中也有朱元璋内心中爱屋及乌的感情因素在里面。
朱元璋有没有想过藩王会叛乱呢?如果朱元璋没有想过的话,那么他就会无限度的给予藩王大规模的军队,毕军队的数量越多,就越能够起到拱卫朝廷的作用。但事实是,朱元璋对藩王做出了严格的限制,一个藩王只能有三个护卫。
人们经常用“一诺千金”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说话算数,极有信用。但反之如果光是许诺,最终却没有兑现,就成“画饼”了。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为激励员工,老板们纷纷对下属画出各种大小不同“饼”,相信不少人都经历过。但其实在中国古代,人们早就精确的掌握了这种“画饼”技术。
公元1402年,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大明燕王朱棣的靖难大军终于抵达应天城下,金川门守将李景隆、谷王朱橞匆忙开门投降,执政不过4年时间的建文帝朱允炆最终焚宫失踪,朱棣就此登基继位,是为“明太宗”,后更为“明成祖”。
朱元璋能力非凡,能以布衣之身成就无上伟业。但是,他的继承人培养得并不顺利,太子朱标病死,比他都死得还早,其实,这时候朱元璋可以再立其他的儿子,比如朱棣等,但朱元璋不愿意,他更喜欢孙子朱允炆,于是朱允炆被立为皇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