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军尚未实现装备的制式化,多是战争中缴获装备,例如炮兵装备的榴弹炮就有美制、日制、德制等多种型号的榴弹炮,而这些火炮的相关配件和弹药我们都无法实现自给,在战争这些武器装备将很快失去战斗力。
战争催生需求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军结合战争的需求和二战时期大炮火力的经验,决定研发一款新型的重型自行榴弹炮,并将此炮用于后续的海外战场使用,在这个需求下,一款超大口径的自行火炮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它就是本期武器大讲堂的主角-M110重型自行榴弹炮。
在苏联成立之初大量沙俄时期的武器都被继承了下来,这其中包括一些大口径重炮;苏联对现有的法国施耐德M1914/15型280毫米榴弹炮进行了评估,结果是威力足够但火炮的机动性和射程都已经不能满足今后的需求。
sFH 18型15厘米榴弹炮是二战期间德国步兵师中最重型的榴弹炮。通常每个步兵师的炮兵团都装备一个营12门sFH 18,它是步兵师最重要的火力。它还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火箭增程炮弹的火炮。到二战结束之时,共生产了6756门。在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还购买过一批特殊定制的sFH 18。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军在旅顺要塞碰的满脸花,炮兵火力不足的劣势表现出来,在战争期间,日本也积极购买先进火炮,派出了欧洲考察团,购买火炮就hou是重要的任务,德国火炮便是日本重要的购买对象,1905年日本向德国购买了一批sfh02型120毫米榴弹炮,日本也购买了该炮的生产许可。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军队使用了B-4 203毫米重型榴弹炮,因其巨大的威力获得了“斯大林之锤”的绰号,尽管B-4拥有履带式的机动底盘,但是它只能支持火炮以很低的速度进行短距离移动,远程机动还是依赖牵引车或火车运输,指望它跟上地面部队的推进速度是不现实的,实战中主要用它来啃那些拥有坚固防御工事的“硬骨头”。
M1式240毫米榴弹炮,代号“黑龙”,是美国自1934年开发的一种重型榴弹炮,设计原型在1940年完成,1943年5月量产。240毫米榴弹炮是美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使用过最具威力的火炮,可将360磅(160公斤)的高爆弹发射至23公里之外。
大口径榴弹炮在坦克周围爆炸,没有直接命中坦克,坦克会被摧毁吗?常常在苏联卫国战争电影中看到炮兵群对坦克群进行轰击,不是直瞄的加农炮而是榴弹炮。如果现在一颗155或者122毫米榴弹炮炮弹在M1A2周围爆炸,坦克会被摧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