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2634字阅读时间:8 分钟题图:主题配图来源:菲凡烽火台ID:feifanfenghuotai防骗说475:租号租码骗局起底来自防骗大数据00:0009:37而网络上,竟然出现了这样的一种“工作”,号称只要把自己的收款二维码出租给别人,你就可以赚取你想象不到的财富,甚至
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 通过不法途径购买公民个人手机号及对应验证码,转手再将手机号和验证码加价售卖给他人,以此从中获利……4月3日,经河南省淮滨县检察院提起公诉,张某、张某华兄弟二人均被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1.3万元。
每经记者:李玉雯 每经编辑:段炼,廖丹近日,“明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宝个人收款码不能用于经营收款”冲上热搜,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这一消息源自央行近期发布的条码支付监管新通知。
此类工作由于大多门槛低、易操作,深受青年人尤其是在校生群体青睐。“我这儿有个网赚项目,只要有手机就能做,很适合你这种学生党。”2019年10月,在安徽省合肥市某专科学校就读的小郭接到“发小”孟某电话,对方向他推荐了一个“码商”工作,声称“躺着都能赚钱”。
5元到7元一条从营业厅买手机号与验证码,再以6元到8元每条卖出去,非法获利2万元,最终换来一年有期徒刑和2万元罚金。5月7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法院获悉,该院近日审结了这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之前是担心旧码不能用了,不过这两天确认能正常收款,和之前没变化。”新规实施后,贝壳财经记者在流动水果摊、街边小吃店、手机维修店、自营便利店等多个小微商户处也进行了消费测试,扫商家个人收款码都能正常付款。
近期,正值学生放假、春节临近的特殊时期,每个人接触最多的大概就是手机……为有效预防和降低吴忠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量,切切实实保护好广大老百姓的“钱袋子”,吴忠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丁丽丽和何家琪、金振阳(实习-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结合全市入冬以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的新形势和新特点
12月30日,微信安全中心发布《2022年度朋友圈十大谣言》,你都见过几条?有网传消息称,自2022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宝的个人收款码不得用于经营性收款且将追查近4年数据,一旦数额较大需按4.5%补数,还要缴纳滞纳金和罚款。
各种商业广场周边,经常会有人手拿小礼物,“追”着大家求扫码,进行商业推广。近日,余姚公安发布提醒:最近一段时间,在余姚兰江街道、朗霞街道出现一批“地推”人员,在菜场、商场门口等人流密集处,用玩偶、红包等方式要求市民扫码,而背后是一个陷阱——他们在为诈骗进行“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