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读书笔记整理而来。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生于建武三年,公元27年;大概卒于公元100年。王充的出身很是微贱,他的祖上是小商贩。青年时候在京师跟班彪学习,曾经做过地方小官。元和三年,公元86年,59岁的王充到扬州做治中。章和二年,公元88年,罢官回家。
话说在班超在奔波西域,保护丝绸之路畅通的时候,东汉出现了一位无神论的思想家,名字叫王充。王充到洛阳经过书坊,就忘记了身边的一切。一本接一本的翻阅,天色渐渐暗下来。老板问要卖那本书。王充吃惊的太起头来,不好意思,我没钱买书。老板问到,你没钱又为何来书坊呢。答到为了多看些书。
其中《累害篇》中的“人才高下,不能钧同”在中国古代第一次使用“人才”概念,《答佞》《程材》《量知》《谢短》《效力》《别通》《状留》《定贤》等十多篇文章专论人才问题,系统地探讨了人才的价值和标准、类别和层次、成长和使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