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开福区十间头巷里,有着这样一家已经开了20多年的理发店:清晨6点就开门,店里的摆设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风格,老师傅陈林生理发有自己的流程:先理发,再修脸,最后检查一遍,哪里还没有修好,再帮客人打理干净。
“二月二,龙抬头;理发店,忙剃头。” 在泺口街道环城路中段,有家“大隐于市”的理发店。“大”的不是店面,而是店里唯一的员工——今年68岁、理了52年发的理发师任连道。正如“大众理发店”这个充满年代感的名字,没有装潢的门头,红漆手写的牌匾,一切看上去朴实无华,又让人充满好奇。
壹在石家庄新华区西二环北路一段熙攘的街道上,车辆来去匆匆,而在路边绿荫下,却有着一种别样的安宁和舒适。路边的理发师们,在简易的小摊上忙碌着,成为了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贰 一大早,张阿姨便来到这边理发。“今天我要去参加婚礼,特意来理发。
多年前,老母亲躺在病床上,用苍老的手抚摸着我已经开始有些发白的双鬓,然后对我讲,以后要学会照顾自己,别再让老妈为你理个发还操心。记得童年时,我最怕的就是被老外公和母亲带去昆明顺城街附近的理发店去剪发,然后去春城饭店泡大池洗澡。
狭窄的店铺门口总是摆着几把椅子,有等候的客人,也有路过的熟人,坐下来,聊当天市场上的菜价,聊一个很久不见的老朋友…四川射洪市,老城区弘文门背后的巷子里,龚海清坐在自家理发店门口,不时跟人打招呼,摸出烟来散。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阮西内 章卉今日(13日),潮新闻·钱江晚报刊发的报道《怀化有晓华,杭州有没有 赶紧让你的宝藏理发师也火一把》引发社会关注。网友们纷纷推荐自己的宝藏发型师——“给2号打call:坚持春节不加价,她说都是老朋友,怎么好意思!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崔帆 全媒体记者曹智健报道: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近日刊发了《大江城市观察|正在消失的传统理发店何去何从》一文,其中传统理发手艺人,76岁的“石头街高奶奶”高青文引发市民关注,不少网友称在其处理过发,技术好价钱低。
最近,苏州一则“91岁理发大爷”的视频在网上走红,视频中的理发师手法娴熟、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边工作边和顾客闲话家常。店里10元一次的剪发价格多年未变,从14岁入行至今,1934年出生的夏友良奋斗在工作岗位已长达77年之久。
半岛全媒体记者 何毅11月12日,青岛李村大集门前,70岁的刘大爷穿着白大褂,用手中的理发刮刀给一位老人修面、刮胡子。老大爷闭目养神,享受着这种街头理发店的悠闲。老大爷表示,当天要过80岁生日,逛集的时候整理一下头发,换一个干净利索的形象迎接大寿。
“天下苦Tony久已”。不知何时起,“没人能笑着走出理发店”成了网络上一个无可奈何的梗。装腔作势者有之。有些理发店,一进门就迎来佩戴耳麦的各色人等,总监、首席称呼更是一大堆。知道的,晓得我是来理发;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进了某些莫名其妙的洗浴城。滥竽充数者有之。
本报近日刊发了《大江城市观察|正在消失的传统理发店何去何从》一文,其中传统理发手艺人、76岁的“石头街高奶奶”高青文引发市民关注,部分网友称在其店里理过发、技术好价钱低,还有不少网友感叹高奶奶63年如一日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