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名为《银河系漫游指南》的科幻片,奇思妙想的故事情节至今让我难以忘怀,该影片向我们讲述了一群拥有高级宇宙文明的跨维度生命,尽管它们科技很先进,不知道要比人类先进很多倍,但仍然烦恼不断,为了能找到解决“宇宙终极难题”的最终答案,于是打造了一台超级电脑,名为“深思”,“深思”在经过750万年的计算后终于有了结果,给出一个简单的数字“42”,该数字让人大跌眼镜。
在1979年的畅销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的最后,超级计算机“深度思考”揭示了“生命、宇宙和一切”的“伟大问题”的答案是“42”。“深度思考”花了整整750万年来计算这个终极问题的答案。而知道答案后,负责获得该答案的角色很失望,因为这个答案没什么用。然而“42”的确不同寻常。从历史到现实,再到数学家研究的难题,“42”都有着它非同寻常的地位。无处不在的“42”“42”这个数字可能因为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漫游指南》而成为极客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的宇宙很奇怪,奇怪到只要我们去思考一些终极问题,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是虚幻的。比如宇宙诞生之前是什么,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无,那无中生有 这件事就让人感到前所未有的荒唐,宇宙的诞生既然都这么无理,那宇宙中的法则再怎么荒唐也不足为奇了。
也许有一天你会对宇宙的意义产生疑问,于是你在Google搜索“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你发现Google直接告诉你这个问题的答案是42。
来源:科技日报新知 真的存在平行宇宙吗?在其他的宇宙中,你也许正在睡觉,也许正感到快乐或悲伤,你可能是个富翁也可能是个穷鬼,甚至可能已经死掉了。 答案是“有这种可能。”平行宇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说法,但是在过去几十年里,它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
《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1月10日刊文称,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像地球这样与生命相容的宇宙存在的可能性极低。文章称,如果这个宇宙的常数——重力的强度、电子的质量和宇宙常数——稍有不同,可以模拟这个宇宙会是什么样子。
建立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基础上的现代宇宙学告诉我们,宇宙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有限的。按照宇宙暴涨理论,宇宙在创生后远小于1秒的时间内,总体积一下子就膨胀了1,6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倍。
这段时间,网上“潘博文”事件引发了很多网友的热烈讨论,虽然后来故事的讲述者表示,自己是患上了双向情感障碍,而导致出现了幻想中的人物,也就是说,“潘博文”是虚构的,并不真实存在,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表示,相信这件事和平行宇宙有关。
很多科幻片总是喜欢用“平行宇宙”来作为背景。比方说最著名的《彗星来的那一夜》,电影中的主角们就在彗星光临地球的夜晚里,由于平行宇宙出现了混乱,导致在同一个世界中,遇到了多个“自己”。那么,科幻片中有关于“平行宇宙”的描述,有希望变成现实吗?
宇宙诞生至今已有146亿年,人们从仰望星空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在观察宇宙了。从物质本身开始,寻找一切的本源,这让原本“真实”的世界开始变得“虚幻”了起来,这也是量子物理学给我们带来的一些思考,究竟何谓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