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先不念出来,大家第一眼看着这个成语,会读成什么?说起来,“虚与委蛇”这个词,非常古老,最早出现在战国中后期的《庄子》一书中,说当年郑国有一个神巫叫季咸,掐指一算,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所说没有不准的,说你长寿有钱那肯高兴,但问题是那个时候人均寿命短,他预测的大多数都是谁谁谁短命,预测的优势百发百中,谁哪年哪天会死还真的就挂了分毫不差,导致大家伙都非常忌惮他,避之唯恐不及。
“虚与委蛇”这四个字都是常用字,却很容易念错,因为“蛇”字并 不读shé,“委蛇”这个词读作 wēi yí,也可写作逶迤,意思是蜿蜒曲折状,一般用来形容山川、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那么“委蛇”是个什么东西?它是蛇吗?
我们的节目,面向普罗大众,我是想做成一档科普全书式的历史节目,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听友来做不同的节目,有专业的深度的,也有常识性的浅尝辄止。虚与委蛇本期,我们安排一期很有意思的历史文学常识,既能讲历史看还能学知识,不能错过。咱们信手拈来,先挑一个小问题考考大家。
一大早起来,看了几页《诗经》,然后把书扔沙发上在阳台上锻炼身体。舒曼起床,看到沙发上的《诗经》就翻开读起来:“羔羊之皮,素丝五蛇(shé)……”我一听她读的是《羔羊》,又犯了粗心的毛病,读错字了,赶紧纠正:“错了,看仔细点哈,是‘素丝五紽(tuó)’,不是‘素丝五蛇(shé)’!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蛇年到,我们就来说说“蛇”!在甲骨文中,对于蛇的形态描述极其多样(见图1)。但是,这个时候它的音不读“shé”,而是读作“huǐ”。就是后来的“虺”,专指毒蛇中最毒的一种蝮蛇。其细颈、短身、三角形的大脑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农历乙巳年将至,蛇年快来了。说起蛇,很多上海人小时候都会注意到一个语言现象,“蛇”和“茶”在上海话中读音完全相同,于是“吃茶”和“吃蛇”似乎也容易混淆。再开脑洞,会不会哪天对妈妈说“我要吃茶”(沪语中“茶”搭配的动词一般是“吃”,而不是“喝”),妈妈端来的却是一条蛇?
虚与委蛇【xū yǔ wēi yí】。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付。虚:假;委蛇:随便应付。出处语出《庄子.应帝王》:"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这是庄子(文中的“壶子”——笔者注)为迷惑神巫季咸而使用的一个虚招。“"成玄英疏:"委蛇,随顺之貌也。
A部1.阿①ā 阿罗汉 阿姨 ②ē 阿附 阿胶2. 挨①āi 挨个 挨近 ②ái 挨打 挨说3. 艾①ài 方兴未艾 ②yì 自怨自艾4. 熬①āo 熬鱼 ②áo 熬药5. 拗①ào 拗口 ②niù 执拗B部1. 扒①bā 扒开 扒拉 ②pá 扒手 扒草2. 把①bǎ 把握 把持
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多音字总是必考的一项。但是无论大考,小考,失分的同学始终还是那么多,之所以他们避不开这个失分点,是因为大多数孩子的并未完全掌握这些常考的多音字的读音,今天我特意为大家总结了平时考点频率最高的多音字,帮助同学们能够完全的攻克多音字这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