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篇是我写抗美援朝最后一篇,故事很多,但限于篇幅,不一一展开,讲讲同样很重要的最后一战铁源阻击战,对于中美双方而言这场是决定性的最终决战。
,一座看似平凡的小城,却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场之一,铁原,这座连接着志愿军东西两线的重要交通枢纽,承载着太多血与火的记忆,1951年5月,中朝军队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这场战斗,就是后来被世人铭记的铁原阻击战。
历史波澜壮阔,仅仅只是书上的薄薄几页,根本无法全部描述出来,上世纪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云山之战打破美军不败的战绩,清川江围歼战粉碎美军圣诞攻势,坚守上甘岭迫使美军最终认输等等,这些都是志愿军战士用鲜血换回的胜利,而在这些战役当中的铁原阻击战更是被称之为志愿军的存亡之战。
前言:1951年,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后期,杨得志下令在铁原打阻击战。为撤退到三八线的志愿军建立起稳定防线。彭老总将这个任务安排给了19兵团63军。可63军自从入朝以来几乎没有休整,如今他们坚守长达半个月之久。在这样悬殊的情况下,他们会成功吗?
这是63军189师最后的一场战斗,也是189师仅有战士的战斗,剩下的都是伤残的士兵,都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在这场长达13天的攻坚战中,我国志愿军顽强抵抗,伤亡惨重,最终守住了阵地,就连彭老总都为之落泪。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战役?
铁原阻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为遏止“联合国军”北进,于1951年5月下旬至6月10日在朝鲜涟川、铁原地区进行的阻击战。在历时十几天的防御作战中,志愿军第63军顽强抗击美军4个师的轮番进攻,共歼敌1.5万余人。
引言:一场战役,改变历史进程在抗美援朝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铁原阻击战虽然不像长津湖战役那样名声在外,但它同样震撼人心。想象一下,一支装备简单的军队,如何在强敌面前创造奇迹?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场战役的神秘面纱。
《志愿军:存亡之战》于9月30日上映。截至10月7日12时,票房已突破8亿元,成为今年电影国庆档票房冠军。这是陈凯歌志愿军三部曲的第二部,跟第一部聚焦于志愿军入朝初期的战役不同,第二部重点呈现第五次战役中的铁原阻击战。